作为凉山州会理市的掌舵人,市长近期深入基层的系列调研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在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双轮驱动下,会理市正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转型期的典型挑战。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之道成为市长调研的重点议题。会理市依托石榴、烤烟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区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市长在鹿厂镇铜矿村考察时特别强调,要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但部分农户反映,冷链物流短板导致鲜果损耗率居高不下,这暴露出产业链配套的薄弱环节。
在城市提质方面,古城保护与现代建设的融合难题日益凸显。会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推进的古城墙修复工程与新城扩容存在空间矛盾。市长在城北街道现场办公时提出修旧如旧、新旧共生原则,要求建设审批必须通过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不过有市民担忧,过于严格的保护条例可能制约商业活力,这种保护与发展的张力需要智慧化解。
民生短板补强呈现多点突破态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今年新建的城南实验学校将新增学位1200个;市医院传染病大楼的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但基层医疗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反映出偏远地区公共服务岗位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会理市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特色文旅品牌塑造取得阶段性成果。端午药根宴等民俗活动带动消费增长23%,但民宿产业存在低端同质化倾向。市长在文旅专题会上指出,要深挖川滇锁钥的商埠文化内涵,避免简单模仿丽江、大理模式。这种差异化发展思路能否突破同质化困局,仍需市场检验。
从近期施政轨迹可以看出,会理市正着力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共性难题。市长在政协调研时坦言:会理的优势在矿产,但未来绝不能困在矿产。这种清醒认知预示着,这座千年古城正在探索一条兼顾传统与现代的特色发展之路。随着成昆复线通车带来的区位优势提升,会理能否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多元发展的华丽转身,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