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会理市罗国才:从基层干部到乡村振兴领路人的奋斗故事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罗国才的名字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这位从基层干部成长起来的领路人,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奋斗的轨迹,更折射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罗国才最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改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会理市地处偏远山区,许多村民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型经营模式持观望态度。他带领团队走村入户,用彝汉双语讲解政策,组织村民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逐步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桎梏。在产业发展方面,他敏锐地发现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特色水果,推动建立了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让村民真正尝到了产业转型的甜头。

基础设施建设是罗国才工作的另一个重点。他多方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了多个偏远村组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问题。特别是在电商扶贫方面,他推动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让会理的优质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对这位泥腿子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罗国才特别重视本土人才培养,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他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当地引进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做法,为会理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如今,会理市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罗国才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基层干部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他的经历也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只有真正了解农村、热爱农民,才能找到适合当地的发展路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