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凉山会理市遭遇强对流天气袭击,局部地区出现罕见冰雹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场自然灾害暴露出山区极端天气应对中的薄弱环节,也为我们敲响了防灾减灾的警钟。
山区气象预警系统亟待完善
会理市地处川滇交界,地形复杂多变,气象监测站点覆盖密度不足,导致冰雹预警存在滞后性。当地农户反映,冰雹来临前仅收到常规强对流天气提示,未能获得针对性预警。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山区气象雷达建设,建立村级应急广播体系,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
特色农业面临气候风险挑战
作为石榴、核桃等经济作物主产区,会理市经果林在此次灾害中损失严重。露天栽培模式使果树在果实膨大期极易遭受冰雹打击,暴露出农业保险覆盖率低、防雹设施不足等问题。建议推广防雹网等设施农业技术,同时完善特色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
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有待提升
灾害造成部分乡村道路塌方、电力设施受损,反映出山区基础设施设计标准需考虑极端气候因素。特别是在边坡治理、电网架设等方面,应提高设防等级,建立定期巡检维护机制。
科学防范冰雹灾害要点
居民应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冰雹来临前应远离玻璃门窗,车辆停放尽量选择地下车库或加盖防雹罩。农户可采取果实套袋、架设防雹网等防护措施,村委会应定期组织防灾演练,储备应急物资。灾后要及时清理受损作物,做好病虫害防治。
此次灾害提醒我们,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将成为常态。只有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会理市的经验教训,值得所有山区县市引以为鉴。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