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凉山州会理市的基层干部曾华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成长之路。这位曾经的普通乡镇干部,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人物,他的奋斗历程折射出新时代基层干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层工作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局限是曾华面临的首要难题。初到乡镇时,他发现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新要求。通过深入调研,曾华意识到必须转变思维,将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发展。他带领团队走访每一个村寨,了解群众真实需求,最终确立了产业引领、文化赋能的发展路径。
产业振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曾华重点突破的方向。会理市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开发。曾华推动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石榴、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引入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使当地特色产品走出大山,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如何协同推进是曾华思考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会理市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曾华敏锐地意识到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他推动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传习所,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项目,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创造了经济价值。
人才短缺问题如何破解始终困扰着乡村振兴工作。曾华创新性地建立了乡土人才库,挖掘培养本地能人,同时积极对接高校资源,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传帮带机制,培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
曾华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基层干部既要有为民情怀,又要有创新思维。在凉山州会理市这片热土上,曾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与作为,他的经验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