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会理市尹菊:从大山走出的教育追梦人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这片层峦叠嶂的土地上,乡村教师尹菊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教育追梦人的深刻内涵。这位从大山走出的教育工作者,正以自身经历证明着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同时也折射出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始终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难题。尹菊所在的会理市山区学校,曾面临师资短缺、教学设备简陋等典型问题。她回忆道:刚任教时,教室里连完整的课桌椅都凑不齐,更别提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提升受阻,也促使她开始探索适合山区孩子的教学方法。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尹菊特别关注的教育痛点。在凉山地区,大量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亲子教育缺失。尹菊通过建立心灵信箱、开展家访等方式,为孩子们构筑情感依托。很多孩子不善表达,但他们会把心事写在纸条上塞进信箱。这种创新举措展现了乡村教师因地制宜的教育智慧

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同样值得深思。尽管凉山州近年来通过特岗计划等政策补充师资,但像尹菊这样扎根基层的优秀教师,仍面临职称评定难、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她坦言:有时候也会感到疲惫,但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尹菊的故事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生动注脚。她带领学生开展的山野课堂,将彝族文化传承融入教学;组织的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家长重新认识教育价值。这些实践不仅改变了当地读书无用论的陈旧观念,更探索出一条具有凉山特色的乡村教育振兴之路。

从青涩的师范毕业生到荣获凉山州优秀教师称号,尹菊用青春丈量着教育的厚度。她的追梦历程启示我们:当更多教育工作者愿意做提灯人,再偏远的山区也能被知识的灯火照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