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作为川西南重要工业城市,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区域发展质量。当前干部管理面临能力结构单一、激励机制不足等现实挑战,亟需通过管理创新激发队伍活力。
干部能力与转型需求不匹配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攀枝花从传统工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部分干部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数字经济认知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等新兴领域,专业型干部储备明显不足。这要求建立动态培训机制,将党校培训与高校、科研院所专题研修相结合,重点培养懂产业、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考核评价体系科学性有待提升。现行考核中重显绩轻潜绩现象仍然存在,对长期基础性工作的激励不足。建议构建差异化考核指标,对重大项目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设置专项考核权重。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企业满意度调查、群众评议等多维度验证工作实效。
年轻干部培养机制需要突破创新。攀枝花特有的地理环境对干部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可探索双向挂职模式,安排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历练,同时选拔基层干部到市级部门跟班学习。建立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制度,给年轻干部压担子的同时配套容错免责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的鲜明导向。
数字化管理手段应用尚待加强。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设干部管理大数据平台,整合履职数据、培训记录、考核结果等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实现精准画像。在干部选拔任用环节,探索运用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提高人岗匹配的科学性。
攀枝花干部管理创新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既要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实际,又要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通过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