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攀枝花地处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其防震减灾工作成效备受关注。近年来,该市通过多维度防控体系建设,正在构筑起一道守护城市安全的坚实屏障。
地质监测网络全天候运转
攀枝花市已建成覆盖全域的地震监测台网,包含12个专业地震台站和56个宏观观测点,实现地震活动分钟级速报。市地震局专家表示:我们采用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活动断裂带实施三维动态监测。这套系统在近年多次周边地震中均实现有效预警。
建筑工程抗震标准持续升级
住建部门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新建项目实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特别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烈度均提高1度设防。目前全市已完成80%以上老旧建筑抗震加固,其中公共建筑加固率达95%。
应急响应机制不断优化
攀枝花创新建立市-县-乡三级应急联动体系,配备专业救援队伍37支,建成应急避难场所86处。每季度开展的抗震救灾演练覆盖所有社区,最近一次全要素演练实现15分钟内完成首批救援力量集结。
公众防灾意识显著提升
通过地震科普六进活动,全市居民防震知识普及率达82%。各社区配备应急物资储备点,家庭应急包配备率较五年前提升40%。多位市民表示:现在清楚知道避震三角区,也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逃生演练。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专家指出仍存在山区监测盲区、部分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滞后等问题。攀枝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投入2.3亿元实施地震预警工程二期项目,重点提升农村地区抗震能力,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抗震达标改造全覆盖。
这座钢铁之城正以科技为盾、以制度为纲,在防震减灾领域交出一份令人安心的答卷。随着各项措施的持续推进,攀枝花应对地震灾害的韧性正在不断增强。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