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作为四川省的南大门,素有阳光花城的美誉。最新推出的城市宣传片引发广泛关注,但如何通过影像语言全面展现这座工业城市的转型与魅力,仍值得深入探讨。
工业城市形象与自然风光的平衡是宣传片面临的首要挑战。攀枝花作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如何在宣传片中既展现工业实力,又不失花城的柔美特质?宣传片巧妙运用航拍镜头,将现代化工业园区与漫山遍野的三角梅同框呈现,工业烟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打破了人们对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
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如何视觉化呈现是另一个创作难点。攀枝花年均气温20.3℃,全年阳光充沛。宣传片通过延时摄影展现不同季节花卉绽放的盛况,配合当地居民户外活动的生动画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阳光花城的宜居特性。特别是冬季当北方城市银装素裹时,攀枝花依然花团锦簇的对比镜头极具说服力。
多元文化融合的表达方式也考验着创作团队。攀枝花聚居着汉、彝、傈僳等38个民族,宣传片通过节庆活动、民族服饰、特色美食等元素,展现了移民城市的文化包容性。片中彝族火把节与现代化城市夜景的蒙太奇剪辑,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觉语言令人印象深刻。
城市转型发展的叙事逻辑需要清晰呈现。从钢铁之城到康养胜地的转变是攀枝花近年来的发展主线。宣传片通过老年康养群体在攀枝花度假的温馨场景,配合医疗康养设施的现代化展示,生动诠释了城市产业升级的成果。特别是冬季候鸟老人群体在攀枝花过冬的画面,直观证明了城市康养品牌的影响力。
攀枝花宣传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城市的工业底色,而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转型与重生的城市故事。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语言,将钢铁与鲜花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意象完美融合,重塑了城市品牌形象。这种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创作思路,值得其他资源型城市在形象宣传中借鉴。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