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辣椒移栽的关键时期,在会东鱼城街道鱼山安置点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3月20日,记者来到鱼山安置点大棚蔬菜示范基地。走进大棚,一股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移民们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种苗移栽工作。他们熟练地将培育好的种苗从育苗盘中取出,迅速在整理好的土地上挖好小坑,小心翼翼地将种苗放入,再轻轻培土压实,动作一气呵成。
“这一批是我们今年种植的第一批甜椒,有1.2万多株,可移栽6亩多土地,5月份完成移栽,整个基地一年亩产量在1万斤至1.2万斤,亩产值约5万元。”会东县昶裕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虎说。
该基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移栽到管护、采摘的每个环节都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据了解,该基地所有务工人员均是鹤益社区移民群众,让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
唐虎说:“我们基地紧靠鹤益社区,基地内的工人都是鹤益社区的移民,每年能给移民带来100万至120万元的务工收入。同时,我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这些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希望他们通过一至两年的时间参与我们技术管理,在成长起来以后能够自主创业,在后期我们也会给予他们技术和订单的支持,带动他们一起进行产业发展。”
鱼城街道鹤益社区居民张茂清告诉记者:“我是从溜姑乡移民搬迁到这里的,这里做活路很不错,时间上比较自由,每天都有时间去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工资100元。”
“村企携手”让移民社区搭上企业发展快车,实现了移民增收、企业增效“双方共赢”。一座座耸立的温室大棚,一幕幕繁忙的生产场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折射出搬迁群众就业有着落、生活有奔头的美好新生活。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