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东,有一棵特别的“四叶草”。它姓烟,被当地称为致富叶、生态叶、科技叶、黄金叶。
这个季节,正是烟草拔节生长的时节。会东的山坡上、田野里,二三十厘米高的烟草排列得整整齐齐,绿黄相间,绘就一幅美丽的山乡图景。
会东的这棵“四叶草”种植始于1976年,经过40余年的发展,烟叶收购量、烟农收入、均价、上等烟比例4项指标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烟叶产量实现全国六连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
据介绍,2021年,当地种烟面积达到27.8万亩。目前,会东烟叶生产形成了“烟叶种植规模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烟叶品质特色化、服务保障精细化、产业效益持续化”的“五化”模式。其中,烟叶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率达85%以上,户均种植面积达16亩。
在会东,烟叶,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致富叶、生态叶、科技叶、黄金叶。
作为会东10亿级支柱产业的会东烟叶生产,在2020年实现财政收入3.15亿元,带动2593户、10338人脱贫人口增收,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350余万元。2020年,烟农收入达到了10.65亿元,占烟农家庭总收入的73.18%。
今年49岁的张文银对这个“四叶草”带来的获得感感受特别深刻。
他家住会东县鲹鱼河镇笔落村1组,家庭人口4人,在家劳动力2人,2个孩子在外读书。他的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左右。“其中,种烟收入13万余元、其它收入2万余元(水果、蔬菜、养猪等)”他说,自1995年他尝到种烟的甜头后,一直种烟。他家的种烟规模从90年代初3亩左右增加到现如今32亩,收入也逐年增加,亩均收入从当初200余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余元。有了稳定的收入,他鼓励孩子考大学,如今,他的两个孩子即将完成大学学业。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他感慨到,“如果没有烤烟产业,我不敢想象家庭经济的情况,更不敢想会有两个大学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