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县,有一位名叫杨单祖的基层干部,他的扶贫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这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精准扶贫的真正含义。
扶贫路上的挑战与突破
杨单祖面对的首要难题是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木里县地处偏远山区,部分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成为杨单祖扶贫工作的第一个突破口。他坚持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走村入户与群众促膝长谈,用身边脱贫成功的案例激励大家。
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
在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后,杨单祖发现传统农业难以带动群众脱贫。他带领团队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了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思路。通过引进适合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经济作物,如中药材和高山蔬菜,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外地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基础设施改善与民生保障
杨单祖深知,要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必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他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推动村道硬化、安全饮水、电力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重视教育扶贫,确保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了避免返贫现象,杨单祖特别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他推动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本地致富带头人,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帮扶可能返贫的群众。
杨单祖的故事告诉我们,精准扶贫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干部。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在脱贫攻坚战中书写了感人至深的篇章。木里县的扶贫实践,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