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项英功: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县,基层干部项英功的名字与当地扶贫工作紧密相连。他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脱贫攻坚战中的基层实践,也揭示了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项英功扎根木里县多年,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贫困村寨。他带领团队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村民发展高山中药材种植,使多个贫困家庭实现了稳定增收。这种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策略,成为木里县脱贫摘帽的重要支撑。

基层工作的现实挑战
然而,扶贫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外运困难,村民传统观念转变缓慢,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始终存在。项英功曾面临村民对新技术推广的抵触,也经历过市场波动带来的产业危机。这些困境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和韧性。

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
随着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项英功的工作重心转向防止返贫和产业升级。如何培育本土人才、建立长效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成为摆在这位基层干部面前的新考题。他推动建立的农民夜校和技术培训体系,正试图为木里县培养不走的扶贫队伍。

坚守中的启示
项英功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既需要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坚守与创新。在木里县的青山绿水间,正是无数像项英功这样的基层工作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书写着新时代的扶贫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