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向伟建: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木里县扶贫干部向伟建的故事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之路。这位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却也面临着自然环境、思想观念等多重挑战。

大山深处的扶贫突围
木里县地处横断山脉腹地,交通闭塞、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首要难题。向伟建带领团队翻越海拔4000米的雪山,为分散居住的彝族同胞修建通组公路。在悬崖绝壁间勘测路线时,他曾遭遇山体滑坡险情,但最终打通了17个村民组的生命线。这条蜿蜒的公路不仅运出了山里的核桃、松茸,更运来了脱贫的希望。

思想扶贫的持久战
比自然条件更难改变的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向伟建在走访中发现,有的贫困户将发放的种羊宰杀待客。他创新开展火塘夜话,用彝汉双语讲解扶贫政策,组织村民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三年间举办技能培训48场,让387人掌握种植养殖技术,逐步扭转输血式扶贫的依赖心理。

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
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困境,向伟建推动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他引入农业专家培育高海拔车厘子,打造藏香猪养殖基地,通过电商平台将山货销往全国。2020年,他联系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但冷链物流短缺、品牌知名度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升级。

向伟建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扶贫攻坚的微观图景。当记者问及坚守的动力时,这位晒得黝黑的干部指着村委会墙上的标语: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最大的政绩。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如何建立防返贫机制、培育本土人才,将成为他和同事们面临的新课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