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州冕宁县的广袤土地上,基层工作者邓思菊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她的故事折射出基层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也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动人力量。
扎根基层的初心与挑战
邓思菊所在的冕宁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基层工作者,她每天需要跋涉数十里山路走访农户,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成为工作常态。如何在基础设施薄弱的条件下保持工作效率,是像她这样的基层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难题。邓思菊创新采用走访记录本+定期集中汇报的方式,确保每户村民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脱贫攻坚中的智慧实践
面对冕宁县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困境,邓思菊带领村民探索高山蔬菜+生态养殖的特色产业模式。她主动联系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新型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部分村民的保守思想成为阻力。邓思菊通过建立示范户、组织观摩学习等方式,用实际效益打消村民顾虑,最终带动全村实现产业转型。
乡村振兴中的情感纽带
基层工作不仅是政策执行,更是情感的联结。邓思菊的手机里存着全村留守老人的联系方式,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购生活物资。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构筑了基层治理最坚实的情感基础。在新冠疫情期间,她连续三个月坚守岗位,成为村民心中最可靠的守护者。
邓思菊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工作者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践行者。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难题,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正是千千万万个邓思菊的默默付出,编织着中国乡村最动人的发展图景。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