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巩固和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当前,正值秋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时期,我县抢抓有利时机,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乌东德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挖掘机、水泥罐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路面混凝土浇筑,一派繁忙的景象。

“乌东德镇地处山区,耕地不平整、碎片化问题突出,耕作条件差、效率低。”乌东德镇党委书记周国辉在查看施工进程的路途中告诉记者,为提升耕作效率,将万亩粮田改造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乌东德镇持续在建强组织谋划、创新宣传模式、提升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形成了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抓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实施、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中,乌东德镇聚焦主导“谋”,下好建设“先手棋”,开展项目建设可行性全覆盖实地勘察,严格筛选,择优立项,确保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排在农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和环节。同时,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发动党员志愿先锋队走访群众、动员群众,为群众送去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信息,真正让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
通过一系列举措,近年来,乌东德镇共整合11个村1.8万亩土地规划建设机耕道44条52.6公里、生产道路4条1.7公里、引水渠3.4公里;架设饮水管道10.3公里,建设蓄水池4个,实现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的建设目标,有效推动农业连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新村村民张德云时不时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看一看。大半辈子和这片土地打交道的他最关心的是路什么时候能修好,农用车什么时候能开到地里去。“以前,只要一下雨就全部是黄泥巴路,很恼火,人没法行走,车辆也没法走。修了机耕道,我们生产生活方便多了。”张云德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融入“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全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耕”基。2023年,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全县6个乡(镇)29个村社区。其中,新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新建水源工程21处、提灌站3座、管线79.62公里、蓄水池111座、机耕道54.43公里,整治渠道2.1公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万亩、建蓄水池5座、灌溉管10.3公里、渠道19.4公里;整治机耕道54公里、2.5米宽生产路1.7公里;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4.3万亩,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4.3万亩;投入资金1.291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