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了这些农耕用具,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近日,在清甜巷农耕文化展示区里,市民李晓蕾小朋友参观完农耕用具后激动地说。

农耕,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一份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那些古朴的农耕用具,就如同岁月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它们是祖辈们生产生活的记忆,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符号。


在清甜巷农耕文化展示区里,陈列着瓦模子、背架子、马鞍、犁、耙、锄头等各式农具,以及水桶、扁担、箩筐等传统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游客们在观赏各式各样的农耕用具的同时,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艰辛的时代,感受到祖辈们的智慧和勤劳。

“这个东西就是和我们老家原来用过的东西一模一样的,现在成了古董,感触很深,很怀念以前的时光。”市民沈加维驻足在一副马鞍前,久久不愿离开。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为进一步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我县通过整合资源,围绕农耕文化主题,在镇、村史馆等地打造了农耕文化展示区,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在堵格镇镇史馆内,陈列着犁耙、锄头、背篓以及坛罐等物品。这些物品与各种精美的黑山羊工艺品交相辉映,体现出堵格镇独特的种植、养殖农耕文化。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物件,承载着堵格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堵格镇深厚的农耕文明和博采众长的开拓精神。

据堵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苏久石珍介绍,堵格镇已收集到时代特征明显的老物件213件。这些物件不仅承载了一代代人的记忆,也承载了堵格镇的文化脉搏,它们不仅是祖辈勤劳节俭、踏实奋斗的见证,还能用他们来教育下一代要饮水思源、心存感恩。
一个个镇、村农耕文化史馆,将传统农耕文化精华与现代农业文化有机结合,让参观者体味民间乡土气息,了解当地民俗风情,为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