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滇明珠动态,11月30日,会东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以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方向,坚持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相结合,实现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和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县职业技术学校先后荣获凉山州第七、八、九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走进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垂柳依依。气势恢宏的教学楼,设备先进的实训室,活力四射的运动场,随处可见的警言励志名句,让人心旷神怡。下课铃声响起,数千学生从教学楼或者实训车间涌出,刹那间,整个校园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息迎面扑来。
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于2018年6月正式恢复公立性质,学校占地面积5787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652平方米,现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实训及教学设备,现有专业123个,教学班级61个,教职工180余人,学生2800余名。
回眸过去的10年,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经历了生源薄弱、资源有限的困顿,也遭遇了私立办学局限的影响,回归正途后如何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东县创新破题,科学提出“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了新路,让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职业教育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增收致富的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发展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了《会东县职业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等文件,建立了“政府统筹、教育主抓、部门配合、各负其责”的职业教育机制,为推动全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会东县“十四五”教育体育和科技工作规划中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进行考核方法改革试验等方式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同时采取“内培、外引”政策,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一些“高、精、尖”专业人才来校授课,进一步优化了职教师资结构;另一方面,建立了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机制,与川内部分优质高校和中职学校建立了上下贯通左右融通的合作机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借大船出海,请进来、送出去多形式培养,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会东县深化职教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时代和市场需求,将办学思想由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由单纯的技能培养向升学和就业并重的方向转变,切实抓好对口升学和“工学结合”的订单办学模式,德技双修,竭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健全人格、过硬专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逐年上升,在入口极低的情况下,2021年对口本科考试上线3人,实现突破,单招升入专科学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的飞跃,学校升学率已连续三年达90%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紧紧围绕会东“15448”的部署要求,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依托专业育人才”的工作思路,开设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幼儿保育、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3个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储备合格技能人才,同时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要求,与名硕集团、TCL集团、吉利汽车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协同育人,为各专业学生对接岗位需求、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供更好服务。同时开展移民及新型农民的政府补贴短期技能提升培训,努力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了一支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诚实守信的劳务队伍,为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组织振兴培育了后备力量。
凝视今天,招生旺、升学优、就业好,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成为无数学子实现“换道超车”、改变命运的地方,毕业生成为各高校和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职中孩子学历技能稳步提升,快速、高质、稳定就业,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升学成绩逐年提高,持续创造了“低进优出”的教育奇迹,每年使大批曾经“不被看好”的学生在这里圆了“大学梦”“名校梦”。参加技能大赛屡创佳绩,成为“揽奖大户”。学校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发展势头一片大好。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会东县职业技术学校在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正以“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为办学理念,升学与就业并重为方向,奋力书写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