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资讯|会东县乡镇赶场记忆


  我从小居住的一代沿江归两省三县管辖:云南巧家县、四川宁南县、会东县,其中巧家为古县,西汉时就在当地建有堂琅县。宁南县建于1930年,会东县直到1952年才建县。今宁南和会东的沿江地带在建县前都归巧家县管辖。

  这一代远离中原,虽然西汉时已建县,但在唐宋时先后归属于南诏国、大理国,此地归属游移不定,既与中原文化疏离,也未能接受南诏、大理文化影响,元灭大理后重归中原王朝。清康熙干隆朝虽“改土归流”,但土司制度仍隐然保留,干隆嘉庆年间,东川铜矿盛极,大量外地汉人迁入,客籍汉人人数超多本土民族,我的祖先就在这个时候迁入巧家县的。如今大部分的地名还是沿用了以前的老地名,都是少数民族语言音译过来的。

会东资讯|会东县乡镇赶场记忆插图

  民国年间,第一代被三五家土司遗裔、权绅、地霸分割,1948年(民国36年)云南省政府县政视察报告中称巧家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土地集中于三五人之手,而此辈人士皆拥有雄厚之武力”。直到1950年此地解放,此种情况才得以扭转。

  一、宁南县

  在民国,会理县设置了在今宁南一带设置了披砂(今县城)、洼乌(今华弹)两个分县,1930年(民国十九年)宁南县建县,将西昌县普格分县所属的小松林坪(今松新镇上游村)及会理县的阿竹卡(今石梨乡)划归宁南。1932年将会理的洼乌场(华弹镇、红星乡)、坛罐窑(今西瑶乡)、武圣宫(今葫芦口镇武星村、大星村)划归宁南。

  宁南县城,一个县城就拥有两个4A级景区

  1952年,再将云南省巧家县的江外属地景星、大同、骑骡沟(今倮格、跑马)、六城坝(今白鹤滩镇)划归宁南县。

会东资讯|会东县乡镇赶场记忆插图

  二、会东县

  民国时期,今会东县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会理县,1952年会东建县,主要区域为原会理的东部地区及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的地区,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地区为(熘姑、新山、松坪、老口、铁厂、淌塘等7个乡和云和乡的两个村)。

  会东县城2011年5月29日

  会东六区离会东县城较远,离巧家和宁南更近,当地人办事如非必要都不去会东。当地超过一半的汽车车牌照都是”云C”。

  三、熘姑乡

  熘姑乡是我的家乡,原属于巧二区,本叫虐姑,1952年划归会东,1966年更名为红卫公社,1981年订正为熘姑。这一代有三个有姑字的地名,会泽县娜姑、巧家县蒙姑、会东县虐姑(熘姑),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一个女在先被人拉走了(娜姑),后来又到一个地方把她头蒙上(蒙姑),最后到了一个地方天天被人虐待(虐姑),后来可能觉得这女的实在可怜,把虐姑改为了熘姑,姑娘熘走了,逃离了魔爪,也算是个美好的喻意了。

  熘姑乡

  但事实上,姑字主要用于彝族地名,是地方、土地、村寨的意思,娜姑是黑色土地的意思,蒙姑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的意思,至于虐姑是啥意思,我还没研究明白,但肯定也是个彝族地名。虽然这一代江边几乎没有彝族聚居,但这里肯定原本就是彝族的居住地,虽然现在没在这居住了,但地名沿袭下来了。

会东资讯|会东县乡镇赶场记忆插图

  熘姑逢公历1,4,7赶场。

  熘姑街,2011年2月17日

  熘姑历史上创造了两个会东县第一:

  会东县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洪全,为熘姑乡三家村人,在巧家蒙姑小学做校工,1947年经巧二区中共地下党员、蒙姑游击大队重要创建人陈华推荐入党,成为会东县的第一位本地党员。

  陈华通过胡洪全把三家村、元宝山的学生和农民共十五六个人组织起来,按当地盛行的喝鸡血酒结“拜把兄弟”的方式,在“巧二区”组织了一个“兄弟会”。1948年初,社会上开始有了“陈华可能是共产党”的议论,为了不暴露党组织在蒙姑的工作,2月,陈华在胡洪全的带领下,住进了“兄弟会”成员熘姑元宝山赵清忠家,隐蔽开展工作,并在元宝山建立了活动据点。

  解放后,胡洪全在熘姑供销社工作直到退休。

  会东县第一名大学生:会东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熘姑乡人杨淑媛,女,23岁即进入云南省昆明市中法大学读书,为会东县第一个大学生。”

  北京中法大学旧址,蔡元培为首任校长,抗战期间迁昆明,1950年并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来自网络

会东资讯|会东县乡镇赶场记忆插图

  就没有更多的记载的,但根据我考证,当时熘姑能让孩子读大学的只有一人,即熘姑当地大地主杨勋伯(又名杨炽,又作杨熏伯),我推测杨淑媛应为杨勋伯之女。

  杨勋伯为熘姑西多人,老辈人都称之为“杨司令”,在熘姑西多建有公馆一座。长期控制着金沙江西岸盛产食盐的盐井和落雪等地的部分铜矿开采,在会泽、巧家均有一定势力,曾担任“会泽县城防司令”,红九军团长征过金沙江时曾在沿江一带防堵袭击过红军。1927年,宁南县滇系军人凌空在巧家县作乱,占领县城,杨勋伯曾率千余人镇压,足见其势力之大。

  会泽解放后,他被国民党“滇东军政长官”龙纯曾(龙云的三儿子)委予“滇中抗粮军司令”、“反共救国军江外支队长”等职。1949年11月,盐井被解放,杨勋伯不甘心失掉这块“肥肉”,几次调集地霸武装夜袭盐井,均被会巧边区游击大队英勇击退。

  后又以抗粮为名组织大规模暴动,杀害多名征粮工作队员,终被解放军围剿捕获,1950年6月15日在巧家蒙姑被公判处决。

  杨淑媛在杨勋伯被处决时已经31岁,应该早已嫁作人妇,下落如何,便不知道了。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会东县志》《宁南县志》《巧家县志》《东川革命史话》《中国共产党四川省会东县历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