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蒿:初识与价值

艾蒿,这种在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植物,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用途,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它不仅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瑰宝,更是现代生活中健康与环保的得力助手。
在中医药领域,艾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使其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诸多功效 。中医常用艾叶或艾条进行针灸或草薰,借助艾草辛温的属性,可活络通筋,让人体气血通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提升免疫力,抵御邪气如感冒、病毒的侵袭。临床中,艾蒿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疾病,如经典方剂艾附暖宫丸,便是以艾蒿为主要成分,用以调理女性因宫寒、经寒不调所导致的各种不适症状 。此外,炒炭后的艾蒿还具有止血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等,胶艾汤便是运用这一原理的代表方剂。
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看,艾蒿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艾草泡脚是许多人熟知的养生方式,通过艾草煮水后泡脚,可以起到祛火、驱寒、调理气血的作用,对因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以及风寒感冒等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不少人还会选择用艾草制作艾灸,借助艾灸的温热刺激,达到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的目的。在民间,艾草还被制成香囊佩戴,既能散发出清新怡人的香气,又能起到提神醒脑、预防疾病的作用。
除了药用和养生,艾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 驱蚊。艾草含有特殊的挥发油和香味,这种独特的气味能够有效驱赶蚊子。在炎热的夏日,当蚊虫肆虐时,将艾草或艾条点燃,其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为人们营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此外,还可以将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来拖地,以驱除室内蚊虫;或者将艾草煮成温水,涂抹到身上,当作天然的驱蚊水使用 。相较于化学合成的驱蚊产品,艾草驱蚊更加天然、安全,对人体几乎没有副作用,尤其适合老人、儿童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
二、种植前的关键准备

(一)场地抉择
艾蒿的种植场地,主要有盆栽与地栽两种选择,而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
盆栽艾蒿,优势在于灵活便捷。无论是居住在高楼大厦的公寓居民,还是空间有限的小户型家庭,都能通过盆栽的方式,在阳台、窗台等小空间内实现艾蒿的种植。它便于移动,可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随时调整摆放位置,让艾蒿更好地享受光照与通风条件。比如,在夏季阳光过于强烈时,能够将其移至半阴处,避免晒伤;冬季寒冷时,又能及时挪到室内保暖 。然而,盆栽的弊端也较为明显,由于花盆空间有限,艾蒿的根系生长会受到一定限制,且土壤的蓄水、蓄肥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频繁地浇水、施肥,养护工作相对繁琐。
地栽艾蒿则更适合拥有庭院、花园或大片土地的种植者。地栽为艾蒿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根系能够自由伸展,深入土壤,从而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这使得地栽艾蒿生长更为旺盛,植株更为健壮,产量也相对较高。同时,地栽情况下,土壤的自然调节能力更强,无需像盆栽那样频繁管理。但地栽也并非十全十美,它的位置固定,一旦选定,便难以更改。而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遇到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对艾蒿造成损害 。
无论是盆栽还是地栽,光照、通风和空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艾蒿是喜光植物,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光合作用,使叶片更加翠绿,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每天至少应保证 6 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因此在选择种植场地时,要挑选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被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良好的通风能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的滋生,为艾蒿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若通风不畅,易导致空气潮湿,引发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对于空间,要根据种植方式和艾蒿的生长特性,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其根系和植株能够充分舒展,避免过于拥挤影响生长。
(二)土壤调配
艾蒿对土壤的要求,总体可概括为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肥沃的土壤能为艾蒿提供充足的养分,保证其在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 “食物”,从而茁壮成长。疏松的土壤结构,有利于艾蒿根系的呼吸和伸展,使根系能够轻松地在土壤中穿梭,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良好的排水性则是避免艾蒿根系因积水而腐烂的关键,因为艾蒿虽然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水涝,一旦土壤积水,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就会导致缺氧,进而引发腐烂,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
为满足艾蒿对土壤的这些要求,当土壤条件不理想时,就需要进行改良。腐叶土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土壤改良材料,它富含腐殖质,肥力较高,能够为艾蒿提供丰富的养分。同时,腐叶土质地疏松,透气性良好,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珍珠岩也是常用的改良材料之一,它质地轻盈,颗粒间孔隙较大,能显著增强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将腐叶土、珍珠岩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普通土壤中,能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疏松度和排水性能。例如,可将腐叶土、珍珠岩和原土按照 3:2:5 的比例混合 。此外,还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肥,如腐熟的鸡粪、牛粪、羊粪等,进一步增加土壤的肥力,为艾蒿的生长提供长效的养分支持 。在调配土壤时,要将各种材料充分混合均匀,确保土壤的性质一致,为艾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
三、繁殖:开启艾蒿种植之旅

(一)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是艾蒿种植的一种基础方式。一般来说,春季是进行种子繁殖的最佳时期,此时气温逐渐回暖,土壤温度和湿度也较为适宜,为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体时间上,南方地区可在 2 – 3 月进行播种,北方地区则宜在 3 – 4 月开展 。
在播种前,种子处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可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 24 小时,这样能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打破休眠状态,提高发芽率。浸泡后,将种子捞出晾干,准备播种。
播种时,可选择直播或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播的话,需按 40 – 50 厘米的行距开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播种后,覆土不宜过厚,以 0.5 厘米左右为宜,刚好盖住种子即可。若覆土太厚,种子可能会因难以突破土层而影响出苗。例如,在一些土壤黏性较大的地区,如果覆土过厚,种子在出土过程中就会面临较大阻力,导致发芽时间延长甚至无法发芽 。
种子繁殖的优点在于,它是艾蒿自然的繁殖方式,能够保证品种的纯度。而且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均匀播种,便于大规模种植时的管理和机械化操作。比如在大面积的种植基地,利用机械进行播种,能够大大提高种植效率 。然而,种子繁殖也存在一些缺点。其发芽率相对较低,这就需要种植者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幼苗成长。同时,种子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温度、湿度等稍有不适,就可能影响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在气温不稳定的早春,若遇到突然降温,种子的发芽进程就可能会受到阻碍 。
(二)根茎分株繁殖
根茎分株繁殖是艾蒿繁殖中较为常用且成活率较高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能让新植株快速生长并适应环境。
每年 3 – 4 月,当由根茎生长出的幼苗高度达到 15 – 20 厘米时,便是进行分株繁殖的好时机。选择在土壤湿润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比如雨后或浇水后,此时土壤较为松软,便于挖取植株且不易损伤根系 。
操作时,先将艾蒿植株小心地从土中挖出,尽量保持根系完整。然后选取健康、粗壮的根茎,将其分割成若干小段,每段长度控制在 10 – 12 厘米左右,且要保证每段根茎上带有 2 – 3 个芽眼,这些芽眼是新植株生长的关键。将分割好的根茎小段晾晒半天,这样可以使伤口愈合,减少病菌感染的风险 。
接下来进行栽种,按照行距 40 – 50 厘米开沟,将根茎小段按 20 厘米左右的株距平放于沟内,然后覆土镇压,使根茎与土壤紧密接触。栽种后,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为根茎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一般来说,栽后 2 – 3 天内若无降水,就需要进行滴水保墒,确保新栽的根茎能够顺利生根发芽 。
根茎分株繁殖的优势非常明显,由于新植株带有部分根茎,能更快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所以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植株。对于家庭种植者或小规模种植户来说,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是一种理想的繁殖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株繁殖时从健康植株上获取根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本的生长,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母株的损伤 。
四、日常养护要点解析

(一)精准浇水
艾蒿的浇水管理,需紧密依据季节与天气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在春季,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艾蒿开始进入生长阶段,此时土壤水分蒸发相对较慢,浇水频率可保持在每周 1 – 2 次 。在气候较为湿润的南方地区,春季雨水相对较多,浇水频率可适当降低,重点关注土壤的排水情况,避免积水;而在北方一些较为干燥的地区,可能需要每周浇水 2 次,以确保土壤能够维持适度的湿润状态,满足艾蒿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
夏季,天气炎热,水分蒸发速度极快,艾蒿对水分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干旱地区或采用容器栽培的情况下,浇水频率可能需要提升至每 2 – 3 天一次 。比如在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夏季气温常常高达 35℃以上,阳光强烈,土壤水分蒸发迅速,此时就需要密切关注土壤湿度,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要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土壤深处,以满足艾蒿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但需注意,浇水时间应避开中午阳光最为强烈的时段,因为此时土壤温度较高,突然浇水会使土壤温度骤降,对根系造成伤害,一般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为宜 。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水分蒸发量减少,艾蒿的生长速度也有所减缓,浇水频率可相应调整为每周 1 次 。在这个季节,土壤湿度的保持要适中,既不能过于干燥,影响艾蒿的生长,也不能过度浇水,导致土壤积水,引发根部病害。
冬季,艾蒿进入休眠期,对水分的需求显著减少,此时浇水频率可降低至每月 1 – 2 次 。目的在于防止土壤完全干涸,维持根系的基本活性。例如在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土壤容易冻结,此时浇水不宜过多,以免水分在土壤中结冰,冻伤根系。同时,要确保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在土壤中长时间停留,导致根部缺氧腐烂 。
(二)科学施肥
艾蒿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各有不同。在生长初期,为了促进艾蒿根系的生长和植株的稳健发育,可选用氮磷钾比例为 1:1:1 的复合肥 。这种均衡的肥料配比,能够为艾蒿提供全面的养分支持,帮助其快速建立起良好的生长基础。施肥时,可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植株周围,然后轻轻翻耕土壤,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让根系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 。
当艾蒿进入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发生变化,此时可选择氮磷钾比例为 2:1:1 的复合肥 。较高的氮肥含量有助于促进艾蒿茎叶的生长,使叶片更加繁茂、翠绿,提高艾蒿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在艾蒿的茎叶快速生长阶段,每亩可追施 10 – 15 公斤的此类复合肥 。施肥的时间间隔也需合理把控,一般每隔 1 – 2 个月施肥一次,避免频繁施肥导致土壤养分过剩,对艾蒿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
除了复合肥,有机肥也是艾蒿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来源。像腐熟的农家肥、鸡粪、牛粪等,这些有机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艾蒿的生长提供长效的养分支持 。在种植艾蒿前,可将有机肥作为基肥,每亩施入 2000 – 3000 公斤,然后进行深耕,使有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为艾蒿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在艾蒿的生长过程中,也可适时追施有机肥,将其稀释后浇灌在植株根部周围,既能补充养分,又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
(三)光照与温度把控
光照对于艾蒿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艾蒿是喜光植物,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其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株更加健壮,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每天应保证艾蒿至少接受 6 小时以上的光照 。在家庭种植中,无论是盆栽还是地栽,都要将艾蒿放置在阳光充足的位置,比如朝南的阳台、庭院中没有遮挡的地方等 。
然而,夏季阳光过于强烈,长时间的直射可能会对艾蒿造成伤害,导致叶片灼伤、生长受阻等问题。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段,需要对艾蒿进行适当的遮荫处理 。可以使用遮阳网,将其覆盖在艾蒿上方,遮挡部分强光,使艾蒿能够接收到散射光,既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又避免了强光直射带来的危害 。遮荫的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以遮挡 50% – 60% 的阳光为宜 。
艾蒿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 15 – 25℃之间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艾蒿的生长速度较为稳定,各项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当温度低于 5℃时,艾蒿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进入休眠状态 。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常常会降至 0℃以下,此时就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保护艾蒿免受冻害 。对于盆栽艾蒿,可以将其搬入室内温暖的地方,放置在靠近窗户且能接受阳光照射的位置;地栽艾蒿则可以在植株周围覆盖一层厚厚的稻草、秸秆等有机材料,或者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当温度高于 30℃时,艾蒿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但如果持续高温且伴随干旱,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此时需要加强浇水管理,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温度对艾蒿的影响 。
五、田间管理:保障茁壮成长

(一)中耕除草
中耕对于艾蒿的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在艾蒿的生长过程中,一般建议在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中耕 。春季中耕可在艾蒿幼苗出土后,苗高约 10 – 15 厘米时进行,此时土壤经过冬季的压实,较为紧实,中耕能够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呼吸和生长。秋季中耕则可在艾蒿收割后进行,有助于清除残留的杂草和植株残体,改善土壤结构,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 。
中耕的深度要根据艾蒿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在幼苗期,中耕深度不宜过深,以 5 – 8 厘米为宜,避免损伤幼嫩的根系。随着植株的生长,中耕深度可逐渐增加至 10 – 15 厘米 。例如在土壤质地较为黏重的地块,适当增加中耕深度,能够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
除草也是田间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常见的除草方法有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人工除草虽然耗费人力和时间,但操作精细,能有效避免对艾蒿植株造成伤害。对于一些生长在艾蒿植株周围的杂草,人工拔除是较为理想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杂草被彻底清除,同时不会对艾蒿的根系产生影响 。比如在家庭种植或小规模种植的情况下,人工除草能够更好地满足精准除草的需求。
化学除草则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的艾蒿。但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必须格外谨慎。要选择对艾蒿安全的除草剂,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喷施 。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在使用前,要先进行小范围的试验,观察艾蒿对除草剂的反应,确保不会出现药害后,再进行大面积喷施。同时,要注意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进行喷施,以免影响除草效果和对艾蒿造成伤害。
(二)整枝修剪
整枝修剪能够有效促进艾蒿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在艾蒿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去除病枝、过密枝等 。病枝不仅自身生长不良,还可能成为病菌传播的源头,感染其他健康的枝条,因此一旦发现病枝,应立即将其剪除,并带出种植区域进行集中销毁,防止病菌扩散 。
过密枝会影响植株内部的通风透光,导致局部空气潮湿,容易引发病虫害。通过修剪过密枝,可以使植株内部的空气流通更加顺畅,阳光能够均匀地照射到各个部位,为艾蒿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艾蒿生长迅速,枝条容易变得密集,此时进行适当的修剪,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
修剪的时机一般选择在春季和冬季。春季修剪可在艾蒿萌芽后,新梢生长至 10 – 15 厘米时进行,主要是去除冬季残留的枯枝、病枝以及过密的萌芽,促进新梢的健康生长 。冬季修剪则在艾蒿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此次修剪较为重剪,可保留植株基部 10 – 15 厘米的高度,将上部的枝条全部剪掉,这样可以减少养分的消耗,有利于艾蒿安全越冬,同时为来年春季的萌发积蓄能量 。修剪时,要使用锋利、干净的剪刀,确保切口平整,减少对植株的损伤 。修剪后,可以在伤口处涂抹一些杀菌剂,如多菌灵,防止病菌感染 。
六、病虫害防御手册

(一)常见病虫害识别
在艾蒿的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病虫害的侵袭。了解常见病虫害的特征,是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的关键 。
蚜虫是艾蒿生长中较为常见的虫害之一。这种害虫体型微小,通常呈绿色或黑色,多聚集在艾蒿的嫩叶、嫩茎以及生长点等部位。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艾蒿植株的汁液,被侵害的部位会出现叶片卷曲、皱缩的现象,严重时,艾蒿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植株矮小,甚至可能导致整株枯萎 。例如,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如果不及时防治,短短几天内就能对大片艾蒿造成严重损害 。
根腐病则是艾蒿常见的病害。发病初期,艾蒿植株的生长会变得迟缓,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呈现出淡黄色,随后发黄的范围会不断扩大,最终干枯脱落。仔细观察根部,会发现根系部分出现腐烂,颜色变为褐色或黑色,质地也变得软烂,轻轻一拔,根系就容易断裂 。根腐病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尤其是在土壤排水不畅、湿度过高的情况下,病原菌大量滋生,极易引发根腐病 。
艾白粉病也是艾蒿种植中不容忽视的病害。它主要为害艾蒿的叶片、叶柄和茎部。发病初期,病部会出现薄或厚的白色无定形斑片,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片会逐渐扩大,严重时整个叶面或植株全部被白粉覆盖,使得艾蒿全株呈现白色 。患病的艾蒿植株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生长受阻,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严重影响艾蒿的品质和产量 。
(二)防治策略
面对病虫害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以确保艾蒿的健康生长。
物理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且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于蚜虫,可以使用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捕 。蚜虫具有趋黄性,将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艾蒿种植区域,高度略高于艾蒿植株,蚜虫会被黄色吸引,从而粘在板上,达到减少蚜虫数量的目的。还可以利用防虫网,在种植区域周围搭建防虫网,能够有效阻挡蚜虫、飞虱等害虫的侵入,为艾蒿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生长环境 。
生物防治也是值得提倡的手段。比如,释放七星瓢虫来捕食蚜虫 。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在艾蒿种植区域适量释放七星瓢虫,它们会主动寻找蚜虫并将其捕食,从而控制蚜虫的数量。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能够在土壤中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预防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也可采用,但需谨慎使用。针对蚜虫,可选用 1.8% 阿维菌素 3000 倍 – 5000 倍液、10% 吡虫啉可湿粉 2000 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喷施,确保药剂浓度准确,避免因浓度过高对艾蒿造成药害,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对于根腐病,可选用恶霉灵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灌根防治,通过将药剂直接施用于根部,有效杀灭病原菌,控制病情发展 。但要注意,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可能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次数,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
七、收获与后续利用

(一)采收时机与方法
当艾蒿植株高度达到 30 – 50 厘米,叶片颜色由嫩绿转为深绿,且边缘微微泛黄,同时散发出浓郁而独特的香气时,便意味着艾蒿已成熟,迎来了最佳的采收时机 。通常,每年端午节前后,即农历五月初五左右,此时的艾蒿药效最佳,是采收的黄金时期 。在一天之中,建议选择晴天的早晨进行收割,此时艾草的露水已干,药效成分较为完整,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艾蒿的有效成分 。
采收时,可使用锋利的剪刀或镰刀,从距离地面 5 – 10 厘米的位置将艾蒿植株剪断 。这样既能保证收获足够的艾蒿,又能为植株保留一定的生长基础,确保其在后续还能继续生长,为来年的采收做好准备 。对于需要多次采收的种植户来说,这种适度采收的方法尤为重要,能够保证艾蒿的可持续产出 。
(二)储存技巧
艾蒿的储存直接关系到其品质和使用效果,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刚采收回来的艾蒿,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可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晾晒,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有效成分因高温而流失 。在晾晒过程中,要定期翻动,确保艾蒿均匀干燥,防止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 。
当艾蒿完全干燥后,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储存。如果是用于制作艾灸条、艾灸柱等,可将干燥的艾蒿捆绑成小把,然后装入透气性良好的布袋或麻袋中,放置在干燥、通风的仓库或室内角落 。若是用于食用或药用,可将艾蒿切成小段,放入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密封保存,以防止受潮和氧化 。在储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查看是否有受潮、发霉的迹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如重新晾晒或更换包装 。
(三)多样用途
艾蒿的用途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在药用方面,艾蒿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将干燥的艾叶制成艾绒,可用于艾灸疗法。艾灸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能够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等作用,对关节炎、宫寒、痛经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此外,艾蒿还可煎汤内服,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腹痛、腹泻等病症 。
在食用领域,艾蒿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后采摘鲜嫩的艾草,制作成青团。青团口感软糯,带有艾草独特的清香,深受大众喜爱 。艾草还可以用来制作艾草糍粑、艾草粥、艾草茶等美食。艾草糍粑香甜可口,艾草粥营养丰富,艾草茶则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 。
除了药用和食用,艾蒿在工艺品制作方面也能发挥作用。可以将干燥的艾蒿编织成各种形状的花环、摆件等,用于装饰家居,为生活增添一份自然的气息 。在端午节,人们还会将艾蒿悬挂在门口,既起到辟邪驱瘟的寓意,又能散发清新的香气,驱赶蚊虫 。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