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然已是冬季,但会东县各地的农田里依然绿意盎然。秋豌豆、秋玉米等作物长势喜人,陆续迎来丰收。
近日,记者来到会东县铁柳镇铁柳村,连片的秋豌豆犹如巨大的“绿色地毯”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藤蔓上,一个个饱满的豌豆荚迎风摇曳,村民们正忙碌着采摘、出售。
据了解,这些秋豌豆是在烤烟和大春玉米采收后才种下的。这种轮作种植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烟叶、玉米生长中后期留下的余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节约了土地资源,更为农户多增加了一季的收入。

“我家豌豆的品质不错,估计能卖3000元左右。”正在摘豌豆的铁柳村七组村民张朝亮高兴地说。
据铁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秋豌豆主要销往攀枝花以及云南、江浙地区,按照今年市场行情计算,总产值约3000万元。
近年来,铁柳镇依托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积极利用烟田“冬闲期”,通过“烟叶+秋豌豆、烟叶+秋玉米、烟叶+旱地油菜”等轮作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2024年,该镇仅秋豌豆种植面积就达1.2万亩。
在平均海拔2400米的满银沟镇大坪村,占地200余亩的高山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由于海拔高、温差大,当地出产的蔬菜口感佳,深受市场欢迎。特别是冬季上市的白菜、萝卜等,更是凭借其脆甜多汁及耐储存运输的特点,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日均销量20吨左右。
“2024年,会东县按照‘稳面、增产、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部扩种大豆计划,依托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实施,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晚秋粮食播种补贴,组织各乡镇(街道)村、组全力做好晚秋粮食生产工作。”会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全县晚秋粮食播种10.1万亩,以秋荞、秋豌豆、秋大豆为主,预计产量2.45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
下一步,会东县将继续探索土地轮作新模式,在品种选择、农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产销对接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实现“一地两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农业技术、智能化灌溉系统的推广,进一步实现轮作模式的精细化管理,保持秋粮稳步增收,助力粮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