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羊肉的江湖可谓是门派林立,各有千秋。从西北大漠的粗犷烤羊,到华北平原的滋补羊汤;从内蒙古草原的鲜嫩手把肉,到江南水乡的精致红烧羊肉,每一处产地的羊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散发着独特魅力。而今天,要带大家探秘的是四川会东县堵格镇的羊肉,这里的羊肉虽不如一些老牌产地声名远扬,却也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能在羊肉江湖中闯出一片天地。
一、会东堵格镇羊肉的 “出圈” 密码

在会东县堵格镇,羊肉可是当地的一张闪亮名片。这里的黑山羊声名远扬,年成交额高达 18 亿元,境内的农业农村部定点牲畜交易市场,黑山羊出栏和交易量近 100 万只。全镇黑山羊存栏近 13 万只,出栏 9 万余只,产值达 1.6 亿元,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是堵格镇多年来在黑山羊产业深耕的成果。
堵格镇养殖黑山羊历史久远,先辈们早期以散养方式粗放养殖,仅供自家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宰杀食用。随着时代发展,当地政府意识到这一产业潜力,开始大力扶持。2012 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会东黑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 年,会东黑山羊申请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逐步打响。
当地黑山羊属于建昌黑山羊,毛黑色,善于爬山采食,耐粗放饲养,遗传性能稳定,板皮质量好,有着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膻味轻等特点,深受食客喜爱。黑山羊长期天然放牧在海拔 2500 米以下沟坝、河谷、二半山区,这些地区泉水清澈、牧草丰茂,在此环境下生长的黑山羊自然天成。其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药用成份高,有益气补肾、祛寒暖胃等功效,是男女老少兼宜的滋补佳品。经检测,会东黑山羊羊肉无重金属、无药物残留,必需氨基酸远高于同类产品,是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养殖模式上,堵格镇有黑山羊规模养殖户 1500 余户,还有 “协会 + 养殖户 + 市场” 的运作模式,将养殖户组织起来,信息共享,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解除了养殖户后顾之忧,极大提高了群众养殖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堵格镇黑山羊的食用方式也花样翻新,柴火、砂锅、铜锅、全羊、中餐、烧烤六大系列黑山羊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截至目前,该镇有 30 余家主营黑山羊肉的不同档次餐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品尝。每到冬季,会东县城居民常常自驾前来,就为涮上一锅热气腾腾、鲜香四溢的黑山羊羊肉,那浓郁的汤汁、嫩滑的羊肉,瞬间驱散周身寒意。
会东县还通过举办 “双黑” 美食节、黑山羊产业研讨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推广会东黑山羊,注册上线了会东县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 ——“羊市街”,让堵格牲畜交易市场有了 “网络市场配货站” 职能,将线上、线下两个销售市场有机融合,有效推动黑山羊产业发展壮大。
堵格镇,正以黑山羊为核心,书写着畜牧产业强镇的传奇,让更多人知晓这里羊肉的独特魅力。
二、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堵格镇地处四川凉山州会东县,位于川滇两省六区县交汇中心,有着 “川滇明珠” 的美誉。这里四季如春,平均气温 18 度左右,年温差不超过 10 度,为黑山羊生长提供了绝佳气候条件。
镇域内山峦起伏,海拔多在 2500 米以下,沟坝、河谷、二半山区等地貌交错,形成了天然的牧场。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汇聚成清澈的溪流,滋养着大片丰茂的牧草,为黑山羊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来源。黑山羊们每日在山间穿梭,饿了就低头啃食鲜嫩的青草、树叶,渴了便畅饮甘甜的山泉水,悠闲惬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黑山羊练就了一身矫健的体魄。它们善于爬坡,整日奔走于山地之间,运动量远超圈养羊只。大量的运动使得黑山羊肌肉发达,脂肪分布均匀,肉质紧实且富有弹性。与平原地区或圈养的羊相比,堵格镇的黑山羊羊肉没有那种松垮的油腻感,而是呈现出鲜嫩多汁、爽滑劲道的口感,每一口都仿佛带着山间的清新与活力,让人回味无穷。
三、风味独特的羊肉佳肴

在堵格镇,黑山羊的吃法堪称一绝,每一道菜肴都凝聚着当地的饮食智慧与风情。
首当其冲的便是闻名遐迩的羊肉汤锅,这可是当地人冬日里的最爱。其做法传统而讲究,选用肉质鲜嫩的黑山羊,以本地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为汤底,大铁锅清煮,不加过多辅料,只为保留羊肉最纯粹的鲜香。煮至汤汁乳白,香气四溢,那股浓郁的肉香能飘散至百米开外,让人闻之便垂涎欲滴,难怪有 “闻见羊肉香,神仙也心慌” 的说法。吃的时候,将羊肉切成薄片或小块,放入滚烫的汤锅中涮煮片刻,捞出后蘸上由花椒、辣椒、香菜、葱花等调制而成的秘制蘸水,放入口中,羊肉的鲜嫩、汤汁的醇厚、蘸水的香辣瞬间在舌尖绽放,暖意瞬间传遍全身,从舌尖一直暖到心窝。
烤全羊更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精选适龄的黑山羊,处理干净后,用当地特有的香料腌制入味,让香料的馥郁充分渗透到每一寸羊肉中。接着,将整羊架在特制的烤架上,用果木炭火慢慢烘烤。在烤制过程中,师傅要不时翻转羊身,均匀受热,确保外皮烤至金黄酥脆,内里却鲜嫩多汁。烤至熟透,整只羊色泽诱人,外皮油亮,“滋滋” 冒油,香气扑鼻而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大快朵颐。用手撕下一块羊肉,外皮焦香,咬起来 “咔嚓” 作响,内里的羊肉却绵软鲜嫩,饱含着羊肉自身的清香,毫无膻味,每一口都充满了满足感,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汤锅和烤全羊,还有诸如小炒黑山羊肉、羊肉炖粉条等家常做法,也深受百姓喜爱。小炒黑山羊肉以青椒、红椒、洋葱等配菜与羊肉一同炒制,色彩鲜艳,羊肉鲜嫩入味,配菜清爽可口,搭配米饭,堪称一绝。羊肉炖粉条则将软糯的粉条与香浓的羊肉完美融合,粉条吸饱了羊肉的汤汁,变得爽滑劲道,一口粉条一口羊肉,满满的幸福感。
四、羊肉背后的人文情怀

在堵格镇,黑山羊不仅仅是食材,更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承载着深厚情感。
每年的彝族火把节期间,黑山羊便是祭祀祖先、神灵的重要祭品。彝族同胞们怀着崇敬之心,挑选最肥美的黑山羊,精心烹制后摆放在祭坛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在这庄重的仪式背后,是黑山羊作为沟通天地、连接古今媒介的神圣使命,它凝聚着彝族人民对自然与祖先的敬畏。
而在日常的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场合,黑山羊也从不缺席。办喜事时,主人家会宰杀黑山羊,宴请亲朋好友,用丰盛的羊肉宴分享喜悦,此时的黑山羊是传递幸福、拉近亲情友情的纽带;遇上丧事,黑山羊则为前来吊唁的宾客提供慰藉,大家围坐一起,吃着羊肉,缅怀逝者,在温暖的食物中感受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历经岁月沉淀,黑山羊已成为堵格镇的文化符号,烙印在每一个当地人的生活记忆里,也吸引着外来游客深入探寻其背后的人文风情,品味羊肉之外那份浓浓的乡愁与眷恋。
五、产业发展:从牧场到餐桌的蜕变

在堵格镇黑山羊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政府、企业与养殖户齐心协力的付出。当地政府持续加大对黑山羊产业的扶持力度,不仅投入资金改善养殖基础设施,修建宽敞、卫生的羊舍,还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邀请畜牧专家现场指导,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难题。
众多企业也纷纷加入黑山羊产业发展大军,一些肉类加工企业在堵格镇建立加工厂,采用先进工艺,将黑山羊加工成羊肉卷、羊肉干、预制羊肉菜品等,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堵格镇的黑山羊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电商企业也助力黑山羊 “出山”,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线上销售平台等方式,将新鲜的黑山羊及其制品销往全国各地,让远方的食客也能品尝到这份来自四川山区的美味。
养殖户们更是干劲十足,他们不断学习科学养殖知识,提升养殖水平,精心呵护每一只黑山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如今,堵格镇黑山羊产业已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未来,堵格镇的黑山羊产业必将更加辉煌,羊肉香飘万里。

在这场探寻四川会东县堵格镇羊肉之旅中,我们领略了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风味独特的羊肉佳肴、深厚浓郁的人文情怀以及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堵格镇的羊肉,就像一位深藏不露的美食高手,以其鲜嫩的肉质、独特的风味,征服着每一个食客的味蕾。它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从山间牧场一步步走上餐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果你还未曾品尝过堵格镇的羊肉,那一定要找机会踏上这片土地,赴一场与美味羊肉的约会,让舌尖在这场美食盛宴中尽情舞动,感受那份来自川滇之交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王舒燕,王佳友。年成交额 18 亿元!四川会东县 “黑山羊小镇” 一年出栏交易近 100 万只羊。封面新闻
- 赵海华,王佳友。会东县堵格镇:大手笔书写畜牧产业强镇新篇章。中新网四川新闻
- 四川会东 “双黑” 美食节将启 堵格镇黑山羊受青睐。中国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