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是个真土豪,土豪劣绅的土豪,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过。
杨勋伯为我老家四川省会东县溜姑西多人,在他那个年代这个地方属于云南省巧家县二区,关于他的记载散见于会东、巧家、会泽、东川等县志中,在每本县志中记载的名字都不一样,除杨勋伯外,还有杨炽、杨熏伯、杨燻白等。

在1936年时,杨勋伯被任命为会泽县城防司令,当地人便称之为“杨司令”,其在在云南巧家(含今四川会东部沿江地区)、会泽(含今昆明市东川区)等地,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其祖上来自会泽县,据说其家族为会泽县第二大地主(第一为会泽湖广会馆)。
他是个大地主,但和普通的地主又不太一样,他的主营业务并不是土地,而是盐和矿。其长期控制着金沙江沿岸盛产食盐的盐井(会东溜姑野牛坪)和落雪(现属昆明东川区)等地的部分铜矿开采,这一切都需要武装力量来维持,所以杨拥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其势力最盛时,人马上千人。

他还是会东最早开采铅锌矿的人。会东县志记载,“民国时期, 溜姑乡大地主杨熏伯, 曾在大梁子矿山(现会东铅锌镇)雇人打土洞和采挖露天铅锌矿, 靠人背马驮运到巧家、 会泽等地出售。”解放后,这个地方建立了著名的会东铅锌矿(301矿)。
其还是巧家县最大的军火贩子,能够自己生产枪支弹药,巧家县志记载:“巧家枪匠的来源有三: 一是 1935 年民国政府中央军和中国工农红军过境, 落伍的修械所的个别工匠, 二是 1936 年四川荣昌枪匠廖某从贵州遵义辗转流入巧家带来的 17 人:三是 1946 年蒙姑豪绅杨勋伯从宣威通过枪老板刘某请来的近百人。”
他们制造的并非传统的火枪,而且拥有来复线的线膛步枪,还可以用旧弹壳翻新子弹。一户3人,造一支步枪需耗时一个月,售价60-120块银元不等(按购买力折算成2021年的人民币约4000-8000元)。
杨勋伯还是国民党党员,而且是巧家县金沙江西岸唯一的国民党党员,此外他还是国民党下属青年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的巧家二区队长。
其妻子姓朱,其岳父叫朱绍德,其借助杨勋伯的势力长期把持布卡(现昆明东川区拖布卡镇),历任国民党的乡长、区长。土匪暴乱时期,朱绍德被龙纯曾委任为“滇中抗粮军大队长(团长)”。
杨勋伯可能培养出了会东县第一位大学生,而且是女大学生。
杨勋伯有几个子女,没有记载,《会东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溜姑乡人杨淑媛,女,23岁即进入云南省昆明中法大学读书,是为会东第一个大学生。”
没有任何记载杨淑媛出身的文字,但在当时溜姑能供孩子上大学的就只有杨勋伯一人,由此推测杨淑媛应为杨勋伯的女儿。再根据杨淑媛的年龄,可以推测出杨勋伯应该出生于1900年前后。
1950年,杨勋伯因组织了多场武装叛乱,杀害多名新政权工作人员,被抓捕处决。
说来,杨勋伯和我家族也是有仇的,其指使邵永安假装加入游击队,杀害我的大舅爷爷赵正明。但平心而论,在各种县志的记载中,倒也无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记录,老辈人对其的评价不错。
他组建私人武装,造枪,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要保护盐场、矿厂,没有自己的武装肯定是不行了。关于他的土地和矿山是怎么来的,没有记载。但在那个年代,地主土地的来源一般只有两种:一是强取豪夺兼并来的,二是勤俭持家挣来的。小地主的土地是有可能靠勤俭持家挣来的,而大地主大多存在强取豪夺的情形。
《东川市志》记载,杨勋伯曾与东川恶霸马才忠结为拜把子兄弟,这个马才忠是个十足的恶霸,曾把赶集的人关起来敲诈财物,奸污妇女数十人,甚至连其大妈(伯母)、舅舅的土地都要抢占。搞笑的一点是,一同结拜的还有杨勋伯的岳父朱绍德,可能称呼的时候是这样的:“你管我叫爹,我管你叫哥”。和这样的人结拜,杨勋伯的为人也可见一斑。
电影《半斤八两》,劫匪抢劫电影院的人
在1939年,国民政府宣布铜矿收归国有,规定私人不得从事铜矿的开采冶炼。落雪矿归中央资源委员会滇北矿务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杨勋伯还能分到一杯羹,这其中官商勾结是必然的。
东川铜矿(图片来源:东川市志)
在那个年代,他能送女儿送去读大学,也算是很开明的了,但后来的他的所作所为,还是说明他的眼界不够,在解放后,舍不得自己的盐场、矿山,公然与人民政权为敌,最终落得身死的下场。
而与他时代的其他一些地主,如会东大崇人胥印侯,是当地特别成功的商人,开设了糖厂、多家商号,但在解放前夕却变卖全部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组建了金江支队,为巧家、宁南、西昌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杨勋伯的族弟杨春昕,组建了巧家二区第一支人民武装,“会巧边区游击大队第十三中队”。包括对杨勋伯间接杀害的蒙姑游击队一中队队长赵正明,原本也是溜姑的地主,而且曾在杨勋伯手下做过事。
胥印侯
杨春昕
人物生平:
1927年8月,会理披砂人(今宁南县)凌空在巧家作乱,占领县城,县长等人退至巧家营,调集乡团反攻,9月下旬,溜姑团绅杨勋伯、六甲团防指挥卢开基等人各率千余人进攻县城,凌空不敌逃走,在会泽被唐继坦捕获枪毙。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路过会泽,处决了县长杨茂章。1936年2月16日,杨勋伯任城防司令。组建了3个中队的江防警备队与宣威、威宁成立联合团,防守牛栏江,妄图阻止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县境。
1949年5年,地下党率500余人220余枪起义,组建蒙姑游击队。杨勋伯派心腹惯匪头目邵永安率几十人枪加入游击队,被任命为2中队队长,安排在新街和赵正明率领的1中队住在一起。26日,邵永安叛乱,1中队长赵正明在平乱中牺牲。
1949年11月,盐井被解放,杨勋伯不甘心失掉这块“肥肉”,几次调集地霸武装夜袭盐井,被会巧边区游击大队义侠中队击退。
1950年初,蒙姑游击队做杨勋伯思想工作,杨勋伯迫于形势,交出步枪18支,机枪1挺,并借出10石粮食和3000银元,县委政府委任他为巧家县人民代表。但他一方面假意投诚归队,另一方面暗中指使爪牙,在二区普咩、淌塘等地组织土匪暴动。期间还被国民党“滇东军政长官”龙纯曾(龙云的三儿子)委予“滇中抗粮军司令”、“反共救国军江外支队长”等职。
1950年3月,会泽县征粮工作开始,工作队进驻布卡乡(今东川拖布卡镇)。杨勋伯、朱绍德以抗粮为名蓄谋组织大规模暴乱。原定于5月15日在布卡、树桔、盐井(盐场)、牛厂坪等4个地方同时进行暴乱,但因布卡匪徒残害了布卡乡主委赛学贵,不得不提前行动。
1950年5月14日、15日两天,布卡、树桔、盐井(盐场)、牛厂坪相继发生土匪暴乱。策动布卡暴乱的是朱绍德,指挥盐井暴乱的是杨竹仙(当地人称杨大小姐,杨勋伯侄女,又叫杨春香),率部窜犯牛厂坪的段绪铭是杨勋伯的亲信。
匪乱发生后,会泽县副县长兼6支队32团团长陆子英率4、7连及6连一部进剿。经过我军穷追猛打,反复扫荡,并开展了强大的政治宣传,被裹胁的群众纷纷弃械回家。
20日收复布卡后,我军乘胜追击,将欲逃往盐井的残匪聚歼于金沙江边。21日收复了树桔,将欲逃往盐井的残匪聚歼于金沙江边,共毙匪40余人,俘匪80余人。接着派7连奔袭牛厂坪,众匪望风而逃,遂收复牛厂坪。
29日,驻巧家县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第15军43师127团4连从金沙江北岸迂回包抄直逼盐井,战斗还未正式打响匪徒就四处奔窜,杨勋伯带亲信10余人仓惶潜逃至老家躲藏。4连急行军赶到将其抓获交人民政府公审。
1950年6月15日,巧家县政府在蒙姑召开群众大会将杨勋伯处决。
参考资料:《巧家县志》、《会东县志》、《会泽县志》、《东川市志》、《会东县党史》、《东川革命史话》、《昆明党史:民国时期东川铜矿与云南军政关系探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