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荠菜种植的基础准备

(一)了解荠菜的生长习性
荠菜属于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和晴朗的气候条件。它的耐寒力较强,在零下 5℃时植株也不会受害,甚至可忍耐零下 7.5℃的短期低温。不过,气温低于 10℃或高于 22℃时,荠菜生长不良,品质也会变差。荠菜对光照要求并不严格,但在冷凉、短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状态良好。其种子发芽适温为 20 – 25℃,生长适温为 12 – 20℃,而且荠菜生长期短、生长快,叶片柔嫩,密度大,叶面积系数大,蒸腾耗水多,所以土壤要经常保持较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其长势良好,但也不能过湿,一般要保证土壤耕作层不过干过湿。在土壤方面,荠菜的要求同样不严,不过以在水分充足、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或黏壤土栽培为佳。
(二)选好合适的种植时间
荠菜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种植时间有所差异。在南方地区,荠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是以秋季栽培为主,通常在 9 – 10 月份进行播种,可选用花叶型或者板叶型的野生荠菜品种种植。春季栽培的话,一般在 2 月份下旬至 4 月下旬播种,早春气温低时可以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揭膜,或者用小拱棚保温,这个季节适宜选择抽苔比较晚的花叶型野生荠菜品种种植,收获时间大致在 4 月上旬至 6 月中旬。夏季栽培则在 6 – 8 月份播种,此时必须搭遮荫棚,用塑料遮阳网覆盖,以此来降温和防止暴雨冲刷,适宜选用板叶型的野生荠菜品种种植。而在北方地区,比较适合在春季和秋季种植荠菜。
(三)准备优质的荠菜种子
收集荠菜种子时,可以选择从野外生长的野生荠菜植株上获取。在夏秋季节,当野生荠菜种子成熟后要及时采收,由于野生荠菜种子成熟以后会破裂,所以要提前摘取,连同荚一起晒干贮藏,注意要选择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植株摘取种子。另外,也可以通过正规的购买渠道来选购荠菜种子。在挑选种子时,要选择外观完好、颗粒饱满的种子,如果是陈年的种子,发芽率可能会不高,影响种子的发芽生长。还可以将种子放在水里浸泡一下,漂浮起来的种子通常是不会发芽的,而沉在水底的种子一般可以用来种植;种植前最好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避免种子带有病毒,影响后续正常生长。
(四)挑选适宜的种植地块
种植荠菜要选择排水性良好、肥沃且杂草少的地块,这样的地块能为荠菜生长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有利于荠菜茁壮成长。同时,要尽量避免连作,因为连作可能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影响荠菜的产量和品质。整地时,可以先将土地进行深翻,深度大概在 20 – 30 厘米左右,把土地里的杂物、杂草等清理干净,然后施足底肥,比如可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配合硫酸钾复合肥等,为荠菜生长储备充足的养分,之后将土地耙细、整平,做成合适的畦,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二、荠菜的播种要点

(一)整地施肥工作
在荠菜播种前一周,应精耕土地,深度在 20 公分左右,要保证熟土层的完整,上虚下实的土层更利于荠菜生长。基肥可选择腐熟的有机肥配合硫酸钾复合肥,每公顷使用量分别在 45 吨和 750 公斤左右。施肥后要将土地耙细、整平,做好相应的畦,方便后续播种以及荠菜生长管理等工作。
(二)确保足墒下种
荠菜种子比较小,只有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发芽。所以在下种前一定要检查墒情,如果发现水分不足,要先进行造墒,之后再播种。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播后浇水,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影响出苗情况,导致种子无法正常萌发、长出幼苗。
(三)掌握播种方法
由于荠菜的种子非常小,倘若直接播种容易出现播种不均匀、出苗稀稠不一的情况。因此,在播种时可以先把荠菜种子与草木灰、细沙土按照 1:2-3 的比例掺混均匀,然后再进行沟播或撒播。种子播种到地里后,要在种子上方撒盖上 1 公分左右厚的细粪土、草木灰或者细土来进行盖种护种,以此为种子萌发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出苗的质量和效率。
三、荠菜种植后的管理重点

(一)合理进行浇水工作
在荠菜播种后,为了保证种子顺利萌发,要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此时浇水宜用细水喷洒,避免大水冲淋导致种子移位,影响出苗。在荠菜的生长期,同样需要遵循 “轻浇、勤浇” 的原则,因为荠菜根系较浅,过强的水流或者积水都容易对其根系造成伤害。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气候相对温和,可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每隔 2 – 3 天浇一次水;夏季气温高、蒸发快,可能每天都需要适当浇水,不过也要注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浇水,防止水温与土温差异过大伤害植株根系,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浇水;冬季如果是在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浇水频率可适当降低,而北方地区若有越冬的荠菜,在越冬前要严格控制浇水,防止植株徒长,利于安全越冬,待气温回升后再根据情况恢复浇水,每次浇水量以能使土壤表层湿润但不积水为宜,这样能为荠菜生长营造良好的水分环境,保障其健康生长。
(二)科学追肥很关键
当荠菜出现 2 片真叶时,就可以开始首次追肥了,此时可选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或者尿素等氮肥,不过要控制好肥料浓度与用量,一般每亩施肥 3 – 5 公斤左右,防止因肥料过多造成荠菜徒长或者烧根的情况。在荠菜的生长中期,通常每隔 10 – 15 天要进行一次追肥,这个阶段荠菜生长速度加快,对养分需求增多,可以选用含有磷、钾等元素的复合肥或者有机肥,追肥量可适当增加,每亩施肥 5 – 8 公斤,具体可根据荠菜的实际生长状态进行调整。等到荠菜进入采收期前,同样需要追肥一次,有助于提升荠菜的品质与产量。而且每次采收之后,也要及时追施肥料,因为采收会带走一部分养分,及时追肥能为后续荠菜的继续生长补充所需营养,使其能持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
荠菜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蚜虫等。霜霉病多在夏秋多雨季节易发生,发病初期,病叶上会产生黄绿色至黄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霉,严重时外叶大量枯死。针对霜霉病,要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保证通风良好,发病时可以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2% 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 5 – 7 天喷 1 次,连续喷 3 – 4 次。蚜虫主要以成蚜和若蚜在叶背吸食植株汁液,致使荠菜叶片发生皱缩,呈现绿黑色,还会大量分泌蜜露污染蔬菜,影响食用价值。一旦发现蚜虫,要及时用 40% 乐果乳油 1500 倍液、20% 氰戊菊酯乳油 3000 倍液、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从而减少蚜虫对荠菜的危害,保障荠菜正常生长。
(四)中耕除草别忽视
适时中耕除草对于荠菜的生长十分重要,中耕不仅可以去除杂草,防止杂草与荠菜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等资源,还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荠菜根系更好地呼吸和吸收养分。在荠菜生长前期,杂草相对较小时就要开始进行除草工作,尽量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遵循 “拔早、拔小、拔了” 的原则,因为荠菜植株比较细小,营养吸收能力不强,等杂草长大后再拔除,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伤到荠菜根部,影响荠菜生长。除草工作要定期进行,特别是在荠菜苗期,要保证苗床无杂草,当荠菜长大铺满床面后,杂草竞争力会减弱,但仍要留意并及时清除新长出的杂草,为荠菜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
四、荠菜的采收与留种技巧

(一)把握采收时机
荠菜的采收时机很关键,当荠菜长出 10 – 13 片真叶时,就可以进行采收了。不同季节播种的荠菜,采收时间和采收次数也有所不同。比如秋播荠菜,一般播种后 30 – 35 天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采收,后续还可以采收 3 – 5 次,亩产量大概在 2500 – 3000 公斤左右。春播和夏播的荠菜,从播种到采收通常需要 30 – 50 天,采收次数为 1 – 2 次。大家可以根据实际的生长情况以及种植时间,合理安排荠菜的采收工作,确保能收获品质优良的荠菜。
(二)做好留种工作
留种工作关乎后续荠菜种植的种子质量,需要精心操作。留种栽培的播种时间一般在 10 月份左右,选择的留种田要地势高、排水良好且肥力适中。在管理留种田时,要适当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钾肥,这样有助于荠菜植株更好地生长、结荚,提升种子的质量。
等到种荚转为黄色时,就意味着到了采收的时机,一般选择在晴天的早晨进行采收。采收后,先把割下的种株就地晾晒 1 小时左右,然后随时搓下种子,之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脱粒等处理,晾晒大概 3 天左右,让种子充分干燥后,放在干燥、通风且温度适宜的地方贮藏起来,以便后续种植时使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