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门户网|会东县70年来风雨兼程创业发家历程

会东门户网会东70年来,会东门户网,会东县70年来风雨兼程创业发家历程奋力前行,努力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会东不断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会东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会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和运行效率,使会东财政步入历史新阶段。

会东财政收入稳步增长。1952年会东县建县,1953年实现财政收入54.6万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县级财政收入折新人民币年平均25.2万元。“二五”期间,尤其是1962年的财政收入低于“二五”期间平均数。1963年至1975年的十三年间,由于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财政收入状态不理想。“五五”期间,经济开始回升,财政收入有所提高。“六五”期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财政收入快速发展。“七五”期间财政收入更上一个新台阶。“八五”时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辟财路、培植财源,开发资源、促产增收,逐步改变了会东县财政状况。“九五”计划实施期间,严格执行《预算法》,增收节支,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十五”时期,按照中共会东县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围绕“115533”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十一五”时期,县财政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财政经济指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民生和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财政运行平稳。“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紧紧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五大重点,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理财,尽心竭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十三五”时期,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628,85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83,818万元,年平均96,764万元。其中,2018年会东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9亿元,首次突破10亿大关。

会东门户网|会东县70年来风雨兼程创业发家历程插图

(会东县2020年度财政决算工作会议)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如何切好财政“蛋糕”,保障供给,优化支出,是各时期财政支出工作的重点。会东建县初期,财政支出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管理方针,1953年财政支出54.64万元。1963年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支出降至117.8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平均支出179.6万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支出逐步偏重经济建设和科教文卫等民生事业。1986年至1990年“七五”计划期年均支出1,979万元。2006年后,公共财政框架基本建立,财政支出开始向“三农”、基层和群众倾斜,向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及民生领域倾斜,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改革、促发展”的保障序列来安排预算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重点支出,全县公共财政支出70%左右用于民生。“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财政支出共计1,310,951万元,年均支出262,190万元。

会东门户网|会东县70年来风雨兼程创业发家历程插图1

(2020年9月,会东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

财政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直接影响着公共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会东财政工作坚持贯彻执行财政管理办法,结合会东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管理方法。逐步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程序规范,并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监督考评机制。在预算管理方面:从1950年代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到“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再到1994年后实施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2000年起,推行“零基预算”加项目预算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把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统一纳入预算。2005年,全面实施部门预算。2012年,预算编制首次试行公共财政预算。2014年,推动县级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面公开。2019年,逐步确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和支出管理机制,强化预算单位花钱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在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2003年,凉山州财政系统启动“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预算编制管理。2008年,首次采用部门预算E财软件系统编制,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透明、完整。2022年1月1日开始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进财政核心业务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以信息化手段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了全县各项事业平稳运行。

会东门户网|会东县70年来风雨兼程创业发家历程插图2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

财政改革不断深化。70年以来,财政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认真执行中央、省州关于财政工作的各项改革,1983到1984年,实施了企业“两步利改税”,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第一次实质性的转变。1994年实施了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财力增长速度大大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2005年实施财政国库收付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实施,实现了财政资金使用的“中转”变“直达”,账户管理由分散到统一,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2006年,完成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改革。并先后完成预算拨款改革、财政监督管理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公务卡改革、公车改革,完善乡镇财政体系改革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2008年,实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明确了县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核算、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完成了乡镇财政体制改革。2014-2020年,以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理顺政府间财政利益分配关系、严肃财经纪律为重点,完善了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运行高效的分税财政体制以及规范统一的财税秩序。2020年,努力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工作。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推进财政体制和机制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同时,大力支持和推进国资国企、金融、科技、农业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现代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会东门户网|会东县70年来风雨兼程创业发家历程插图3

(2001年会东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召开)

财政运行更加规范。财政监督是财政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廉洁的重要手段,70年来财政监督始终贯穿于财政收、支、管、用的全过程。20世纪50-70年代财政监督主要是进行财务审计。1987年,财政监督主要有财政监察、财务检查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几种形式,对检查出的问题、违规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进行整改、查处等。1998年起,将阶段性的监督检查工作改为日常性的监督管理和专项检查工作。2005年,“会东县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正式成立运行,加强了从源头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2012年,强化基层财政资金监管,重点关注民生资金、社保资金、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的落实情况检查。2016年,财政监督坚持投资评审、财政检查、绩效评价“三管齐下”,法律监督、纪检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五位一体”,形成了执行全程动态监控和分析报告机制,并加强财政部门内控制度建设。2018至2020年,严肃清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资金,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和安全、廉洁、便民。

从70年财政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管好人民的“钱袋子”、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肃财经纪律,为会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一是“十四五”期间考虑减税降费实施力度加大等政策性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预计“十四五”期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5亿元以上。二是结合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按照“量入而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实现“十四五”期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步增长。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财政资金投入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着力支持增进民生福祉。聚焦解决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确保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稳定在70%以上。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快完善法制健全、权责清晰、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化财政管理体制。

从严整肃财经法纪。坚持把严肃财经纪律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坚决维护财经纪律刚性和权威。认真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预算法定意识、强化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严厉监督问责,严肃财经纪律。聚焦重点开展财政监督检查,认真组织落实各项重大政策监督、重点项目监督,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会东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省州财政的指导和历届财政局领导班子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会东高质量发展为己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做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两会”半小时经济圈,融入西昌、攀枝花两小时经济圈和昆明三小时经济圈,为全面开启建设生态宜居、开放宜业、文明幸福、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川滇明珠贡献财政力量,让财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7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