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网根据会东媒体报道所知,会东县地处四川西南边缘,1952年7月1日以会理县五、六、九区及十一区的法塘乡和云南省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地区为行政区划,建立会东县。
建县当月,兴办供销社合作事业。为解决农民群众土地改革后迫切添置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和推销农副土特产品,在部分集镇设立供应站开展购销。同时,按照《合作社法(草案)》规定,通过第一、二区组社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以行政区划建立基层社,以乡设基层社统一核算的分销店。1954年5月25日,我县举行供销合作社首届社员代表大会,成立联合社。除野租彝族自治区外,全县8个区都建起基层社,入股社员15677人,股金4.86万元,设零售点19个,流动货摊8个,固定收购站1个。

(土产果品公司综合服务楼)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不仅成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97年6月,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全县供销系统3个县公司、8个区供销社、46个乡供销社以及县联社机关全部推行民有民营改制,县联社机关除主任、副主任外,只保留3名工作人员。改制时通过处置资产的方式就地安置职工,全体职工买断工龄、离退休职工一次性解决丧葬抚恤费,经营机构全部解体注销,全县供销系统职工900余人全部下岗自谋职业,改制非常彻底,达到了三个100%(企业全部解体、职工全部下岗、资产全部处置)。县社只保留了一块牌子,主要负责下岗职工维稳信访工作。
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供销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会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严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的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投身全县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白鹤滩水电移民、森林草原防灭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工作,积极贡献供销智慧和力量,供销社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截至目前,会东县供销联社有“核定收支、定额补助”参公事业编制8个,在编在岗人员7人,有社属企业4家,分别为“会东县供销社和茧丝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会东巅峰旭瑞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会东县佳浩供销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会东迎鑫供销社土地托管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参股企业会东县供销社和茧丝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1月登记注册,2017年划为县供销联社社属企业,注册资金3050万元,其中县供销社持股40%(1200万元)、县国资公司持股60%(1850万元)。主要负责会东县境内蚕桑生产发展、蚕桑技术服务、蚕茧收烘销售、蚕丝被生产经营销售等工作,年收入6252.25万元,有从业人员121人,是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凉山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
同时,按照省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发挥供销社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供销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县供销联社攻坚克难、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建设更加牢固;基层供销社建设稳步推进;政策保障不断提升;“土地托管服务中心”领域不断拓展;“会计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实效。目前已完成全县17个乡镇基层供销社和一个村级(坪塘村)供销社选址、登记注册和挂牌,基层社吸纳全县有意向入社的公司、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户等共计30余家,引领创办“会东紫玥核桃合作社”2个,改造提升创建示范社3个,建立健全县级供销社“三会”制度,成功召开会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

(会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
今后,县供销联社将继续砥砺奋进、奋勇前行,充分发挥新时代供销人的智慧、责任与担当,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供销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把供销社加快建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以便更好发挥供销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在实施新时代会东“15448”发展战略中贡献供销智慧和力量,庆祝建县70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