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西昌,人民安居乐业,生机勃发,文明和谐。无论行走在城市,还是农村,一幅幅传递文明、倡导文明、展示文明的画卷抬眼可见……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西昌市立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文明实践 润民心
在美丽的月亮湖畔,西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静静矗立。中心共设有15个服务功能室和1个图书馆妇儿分馆,整体风格偏亲民化、便民化,已然成为了月亮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市民的打卡加油地。
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该中心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任务开展实践活动。
中心成立之初,先后经历办活动需要凑够观众、发布预告无人报名、活动无趣中途离场等问题。在充分听取群众诉求后,中心将开放时间、活动时间与群众作息时间有机衔接,最终实现了中心“大门常开、群众常来、服务常在”。
现在的中心活动预告一经发布,半个小时内就会被一抢而光,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广泛肯定和喜爱。
2024年9月14日晚,西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灯火通明,小朋友们齐聚一堂阅读绘本《从前有个月饼村》,共同参与“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已经举办了很多特色专题活动,包括家门口的非遗课堂,与时为宜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周末等等,都深受群众喜爱。”西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侯雨棠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在西昌市的农村,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同样活跃。
走进太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学习书院、农家书屋、儿童游玩等区域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文明之花悄然盛开。
“目前太和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个村、社区组建1支特色宣讲队伍,通过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坝坝会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宣讲活动。”太和镇党委副书记付敏说。
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西昌市的街道、社区、乡镇、村组,一个个村级文化阵地、群众活动场所走进群众生活。截至目前,西昌市共建立25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切实实现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向群众生产中常去、生活中常聚的场所延伸。
文明乡风 沁人心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实施以来,西昌市全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切实减轻群众负担,“零彩礼”“低彩礼”获得群众欢迎。
“逢喜事,从简办,高额彩礼不可取……”
为爱减负,见证幸福。2024年5月20日,西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的现场,西昌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内热闹非凡。
集体签名、有奖问答、拍照留念、法官宣讲……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广大新人的支持。
新人次尔降初和女友是自由恋爱,条例的实施给了他们的婚姻更多选择。
“现在年轻人都很不容易,我们既不要彩礼,也不要求嫁妆,以后我们自己出钱自己买房,这样子挺好的。”刚登记好的次尔降初难掩喜悦。
这样的主题活动,西昌市开展了一次又一次,走进不同的乡镇、不同的社区,只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西昌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沙英说:“我们邀请了基层法庭和基层司法所,到各个乡镇街道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共同助力移风易俗条例落地落实。”
这不,大石板社区就成功劝导了一起高价彩礼,新人的彩礼从28万元降到了8.8万元。
家住大石板社区六组的尹洪福,在充分考虑女儿女婿的小家庭后,和亲家商量好彩礼金额为28万元。
社区干部得知以后,特意上门宣传,要求对彩礼进行调整。尹洪福也认识到,如果一味的去追求彩礼,而影响新婚小家庭的生活,女儿日子过得艰苦,自己心里也不会好受。他便主动与亲家沟通,最终双方把彩礼金额降到了8.8万元。
“希望以后各族同胞都杜绝高价彩礼,移风易俗这个事情做好对大家都有利,利国利民利己。”尹洪福说。
高额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行为背后是老百姓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西昌,许多群众像尹洪福家一样,因为条例的实施,逐步转变了观念。
为了做好移风易俗这项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西昌市坚持以活动引领、典型引领等为抓手,推进全域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情况有了实质性改变,群众文明观念明显改变。
2024年西昌市在市婚姻登记处、市殡仪馆长期开展文明婚俗、文明殡葬宣传活动,引导2000余对新人、685位逝者家属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移风易俗的新风正悄然吹遍西昌大街小巷、润泽千家万户,一幅展现新时代文明新风的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