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东华山松的辉煌成就

会东县作为全国华山松种植面积和华山松子产量第一大县,拥有 83 万亩华山松,年均产量 750 万斤,产值近 1.5 亿元,今年更是丰产,预计产量超 1000 万斤,产值超 2 亿元。
会东县的华山松产业成就并非偶然。据统计,会东县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借助国家 “飞播造林、长江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 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契机,持续发展华山松产业,华山松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至 83 万亩,且在全县 19 个乡镇内均有分布。如今,会东县已成为全国华山松籽第一大县,华山松籽收入成为高寒山区林农致富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例如堵格镇堵格村村民陈凯,今年卖松果就收入了 4 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会东县华山松产业不仅在产量和产值上表现出色,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会东不断探索提高华山松产量的技术手段,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据估算,通过科学的营林措施,会东 83 万亩华山松具有 8000 万斤以上的松籽产能潜力,届时广大林农仅松籽一项年纯收入可达 8 亿元以上。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会东县华山松产业的广阔前景。
二、丰收时节的热闹景象

(一)采收季的忙碌身影
每年的 9 至 10 月,会东县就热闹了起来。在这华山松松子的采收季,当地村民们纷纷进山采摘,堵格镇也变得格外热闹。会东县堵格镇作为境内最大的华山松子集散地和交易市场,吸引了众多本地及外地客商。在堵格镇的道路上,随处可见村民们用各种方式运输着采摘下来的华山松塔,有背着的,有车运的。收购点和加工厂里更是一片繁忙,工人们忙着将松塔脱粒、筛除、晾晒、打包。来自东北的收购商孙赢已经在堵格镇收购松子四五年了,他说:“这边松塔质量非常好,皮薄颗粒大,我们把籽拖回去之后,做一次深加工,主要是出口韩国和日本,每年效益还算可以,我们明年还会继续到这边收购。” 据悉,堵格镇除了本地 27 家收购商外,还吸引了许多外省客商前来收购。

(二)产业发展的多元探索
会东县在华山松产业发展上,不仅注重销售新鲜松子,还积极探索精深加工路径。当地的企业和收购商们制作开口松子、松子果仁等产品,逐步形成一套 “生产 + 加工 + 销售” 的完整产业链。会东堵格美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喜珊介绍说:“我们家主要把原松子进行深加工,做成开口松和破壳松,主要销往成都、西昌、攀枝花等地。” 除了拓展产品种类,会东县还非常重视生态保护,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会东县通过自然生长与人工管护相结合的方式大力保护生态,明确护林员的责任,加强对松塔采摘人员的管理。会东县堵格林业站站长卿勇说:“为了保护会东县华山松种子的质量,我们林草部门加大华山松保护宣传力度和抢收打击力度,今年来看效果比较明显,华山松无论是成熟度还是饱满度都比较好。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保护华山松力度,合理采摘,保证质量,让华山松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展望未来的广阔前景

会东县在华山松产业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而未来,会东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更大的力量。
会东县将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林业科技。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开展华山松良种选育工作,提高华山松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例如,会东县林业和草原局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从良种选育到丰产栽培,为华山松种植产业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嫁接改良、抚育间伐技术,配套适当的施肥措施和修枝整形等技术处理,探索出适合全县华山松种植、经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实现华山松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广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华山松的综合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会东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保障蓝莓充分的糖分、花青素和良好口感,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这一成功经验也将应用于华山松产业。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为华山松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探索林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会东县将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粮、林药、林菌、林畜、林禽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将林内可燃物变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所需天然有机原料。例如,会东县已建成 500 亩以上林菌、林药林下种植示范基地 5 个,1000 亩以上种植基地 2 个,逐步走出一条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一林多用” 的绿色发展之路。此外,会东县还将探索森林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已建成的 4A 级景区、3A 级景区、森林康养基地等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森林康养旅游,积极探索 “以旅带林、以林促旅、林旅融合” 发展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