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经的会东交通困境

会东县,曾经是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部分村落山高坡陡,交通状况十分恶劣。在过去,这里仅有国道 108 线作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然而,这条国道并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和物资运输需求。
由于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农产品的销售也因此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会东县堵格镇,作为一个高山农业大镇,主要产业以烤烟、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为主。但以前因为交通不便,村里的农产品只能慢慢地用摩托车运出去,而且在下雨天,道路泥泞,摩托车还得装上防滑链才能艰难前行。
出行方面同样耗时且困难。会东县民德村距离姜州镇政府有 8 公里,以前出行仅有一条宽度不足 2 米的泥泞机耕道,村民们常常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拉一车烤烟到姜州卖,一来一去至少要两天时间,下雨的时候根本就拉不出去。会东县整体的交通困境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高速建设如火如荼
(一)会禄高速建设热潮
会理至禄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 “十四五” 规划 “出川入滇” 的又一大通道。今年春节后,参建单位铆足干劲、加足马力,抢时间、抓进度,掀起了 2024 年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工人们日夜不停地施工,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全力以赴地工作,为的就是早日完成建设,让这条高速公路早日通车。按照目前的进度,估计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条高速公路的雏形了。会禄高速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一条重要的南向出川大通道,对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推动凉山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质量安全综合检查
凉山州交通运输局工程建设质量服务中心对 S81 线会理至禄劝(四川境)高速公路项目开展 2023 年下半年质量安全综合检查暨监督交底工作。通过项目监督组 + 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 + 试验检测机构的方式,对项目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履约情况、实体质量及内业资料、环境保护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程实体质量及原材料进行抽检。检查结束后,项目监督组负责人就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内容、监督工作程序、监督工作要求、中间交工及交工质量核验工作程序、监督检查问题的处理方式、平安工地、品质工程建设等方面与各参建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下一步,检查组将根据检查情况及试验检测结果,及时下达整改意见通知书,确保该工程安全质量可控。
三、高速通车带来新变化

(一)出行时间大幅缩短
会东县客运司机王银强感慨万分:“我跑会东、西昌的客车,这条路比较远,以前单程要五六个小时,要是在收石榴、烤烟时期,时间就更长了,现在走高速,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市民刘彬也乐呵呵地说:“通高速给我的感受是外出或者走亲访友便捷了不少,也节约了不少的时间。” 高速通车后,会东到西昌等地的出行时间大幅缩短,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二)物流运输更高效
“高速公路修通以后,对我们公司的发展帮助很大,以前像我们发蓝莓之类新鲜水果,要在早上 10 点到 11 点左右发货才能保证第二天能够到达成都周边,现在下午 4 点钟发货都能保证第二天的 8 点就能送到成都这些客户的手里,真的方便快捷了不少,同时也能更好的保障我们水果的新鲜度。” 会东山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正会对记者说。高速通车后,水果等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显著提高,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这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能更好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据统计,沿江高速会东段通车一年来,会东段车流量达 107 万辆次。
(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沿江高速公路会东段全长 42.6 公里,总投资 67 亿元,共有四个出口,分别是新街互通、会东北互通、会东南互通、姜州互通。这条高速是会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 “大动脉”,对当地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及旅游业发展,助推会东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构建 “一机一铁三高多出口、城乡多网加水运” 交通骨架,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深远意义。高速的通车,加强了会东县与外界的联系,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一)打通出行 “最后一公里”
会东县堵格镇作为高山农业大镇,以前部分村落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农产品销售困难重重,村民管应标回忆道:“这条路以前是泥巴路,下雨时摩托车都要上防滑链才能上来,农产品只能用摩托车慢慢运下去。” 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采购商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村里的农特产品顺利 “走” 出深山,全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长。近年来,会东县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持续提升村组硬化路比例,切实改善了农村群众出行条件。
(二)提质改造扮靓出行路
今年年初,会东县铅锌镇居民期盼已久的集镇道路改造项目完成。崭新的沥青路面让道路面貌焕然一新,集镇 “颜值” 大幅提升。以前,这里路面坑坑洼洼,车流量大且没有交通标识线,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如今,投入资金 1050 万元进行污水管网改造、行道树绿化、路灯更换、人行道铺装后,学生过马路走斑马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会东县围绕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农村公路的要求,坚持建管养运并重,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狠抓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工作,营造了通畅、便捷的交通服务环境。
(三)亮化工程点亮乡村路
在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后扶工作中,溜姑乡把安装太阳能路灯作为重要举措。在该村通村入户路沿途安装了 200 余盏太阳能路灯,让乡村的夜晚亮起来。村民解廷美说:“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铺成了水泥路,又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行也很安全。” 太阳能路灯不仅节能环保,还无需付电费,安全又环保。群众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跳广场舞、拉家常、交流致富信息,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截至目前,盘龙村民宿产业方兴未艾,万亩枇杷基地建设如火如荼。2022 年,盘龙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2 万元;2023 年,盘龙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 万元。小小的太阳能路灯,在移民后扶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大作用。今年初,凉山州、会东县两级检察院积极与四川省城乡融合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对接,向会东县松坪镇火头村捐赠了 200 盏太阳能路灯,亮化了火头村 4 个组近 12 公里长的乡村道路,受惠群众 1000 余人。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乡村道路,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未来。
五、交通先行助力民族团结

会东县深刻认识到交通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交通先行优势,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
会东县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将交通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交通发展格局,构建 “一机一铁三高多出口、城乡多网水航通” 的新格局,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交通建设过程中,坚持高位推动,确保民族团结工作与交通运输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交通领域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与交通运输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使各项工作权责明晰、有章可循。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民族团结宣讲等活动,将民族团结工作与本职工作、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以交通先行促进民族团结。
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现全县建成公路里程 2423.261 公里,其中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等不同等级的公路,实现了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和通客车的目标,有力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建设 G4216 线宁南至攀枝花段高速公路(会东境内)、会东至会泽(四川境)高速公路、省道 S468 等重点项目,提高道路覆盖率和通达性,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为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注重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谱写会东县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会东县姜州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举措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形成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的创建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强化宣传动员,营造创建氛围,通过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提高全镇村民的民族团结意识及创建知晓率。推进平安建设,保障良好的创建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劝导力度,排查整改安全隐患问题。坚持发展主线,夯实创建基础,引导各行各业和各族人民群众同心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未来,会东县以交通先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不断优化交通格局,提升服务质量,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