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川滇明珠的璀璨魅力

一、会东:川滇明珠的崛起之路

会东:川滇明珠的璀璨魅力插图

会东,这座位于川滇交界的璀璨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壮丽的发展篇章。

(一)经济发展历程

建县前的会东,交通闭塞,产业单一,各项事业一片空白。然而,自 1952 年会东建县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会东人民砥砺奋进,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县之初工农业总产值仅 2680 万元,到 2021 年达 159.37 亿元,增长了 595 倍;财政收入从 1953 年的 54.6 万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0.37 亿元,增长了 1899 倍。

(二)产业结构优化

  1.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70 年来,会东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致农业、绿色农业。2021 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55.89 亿元。会东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1. 工业快速发展稳住经济盘:会东加快构建 “4+1” 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农特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和信息化主导产业。2021 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46.09 亿元。例如,会东县梓翔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工矿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一季度 “开门红”。
  1. 服务业迅速成长层次提升:会东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长足进步,建成了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老君峰景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姜州花湖等。通过举办高质量节庆活动,扩大会东旅游影响力。2021 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57.39 亿元。同时,累计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55 户,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二、会东的旅游胜地

会东:川滇明珠的璀璨魅力插图1

(一)自然景观之美

獭猫山公园:四季皆宜的獭猫山公园古色古香,园内珍稀树种翠绿欲滴,四时常青。凭栏远眺,鲹鱼河如玉带绕城而过,不远处的石拱廊桥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如梦如幻。堤岸边花团锦簇,垂柳依依,游人穿梭其间,笑声晏晏,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滨河公园:作为会东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滨河公园两岸古树参天,怪石林立,遍植奇花异草。三角梅四季常开,红得像火,紫的像霞,粉的像笑靥。漫步其中,让人忘记身处繁华闹市,满眼滴翠茵蓝,四处花香扑鼻。

鲹鱼水乡旅游景区:这里的花事来得最早,城郊自然村家家门前桃树成行,户户屋后梨花缤纷。穿梭在梨树、桃树丛中,蜜蜂嗡嗡,彩蝶飞舞,空气中裹挟着花儿和泥土的芬芳,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享受。

城北体育公园:近年新开辟的城北体育公园集休闲、健身、观景等于一体。河堤上柏杨挺拔,健身场里绿草成茵,繁花点缀。漫步河堤,爽风拂过,柏杨林沙沙作响;徜徉园内,春花烂漫,四周暗香浮动,仿佛行走在活动的山水画里。

姊妹湖:人造湖泊姊妹湖距县城仅约三公里,沿途阡陌纵横,田涛村落,钟灵毓秀。两湖如并蒂莲花静卧于青山怀抱中,密林浓荫中藏一寺,平添几分神秘。湖光山色,野趣可掬,秀色可餐,令人心旷神怡。

(二)人文景观之韵

姜州古镇:沿着古镇街巷散步,明清建筑林立,保存有炎帝宫、天主教堂、清代民居建筑群等历史遗迹。旧时商贾云集,如今古色古香,散发着浓厚古朴的历史气息。

姜州花湖:花湖风景区周边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漫步湖边,波光粼粼,半岛若隐若现,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马头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森林面积 4 万余亩,主要树种为云南松、华山松、杉松,是全国华山松母树林基地。境内松林茂密,生态优良,空气清新,四季如春,以华山松母树林基地、新华水库等为代表的景点组成了靓丽风景线。

会东县城:犹如睡莲的会东县城,依河成街,桥街相连。龙凤山森林公园、獭猫山公园、鲹鱼水乡、廊桥等公园景观林立,是一条生态长廊,更是一条生态屏障。夜幕降临,霓虹闪烁,山水一色,景色迷离。

奇石谷:壶穴地貌奇特,经千万年河流涡流磨蚀形成。两岸奇峰对峙,浪翻涛涌,石雕、石画惟妙惟肖,让人目不暇接,仿佛走进艺术宫殿。

老君峰:旅游景区海拔 2000 米左右,属于攀西大裂谷腹心地带,经亿万年风雨雕琢,自然造化形成雄奇壮美的天然景观。集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等于一体,有 “巴蜀南来第一峰” 的美誉,傈僳族民风民俗独具特色。

鲁南山风电公园:四面环翠,层峦叠嶂,草甸旷远,风电林立,日出云海、朝阳晚霞等天象景致秀美壮观。彝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保留完整,原汁原味。

野租泉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 AAA 级旅游度假景区,集观光、游乐、美食于一体。风光秀丽,彝风浩荡,山地草甸、森林牧场、廊桥栈道,奥索布迪、火把狂欢、选美抢亲等活动随处可见,是沐暖冬艳阳、享森林康养、体验彝寨风情的绝佳选择。

(三)网红打卡地荣誉

会东铁柳镇老君峰景区成功入榜 “2023 四川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TOP100” 榜单。此次评选活动历时近半年,经过网友推荐、单位自荐、初审专家初评、公开网络投票、专家现场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依据网友投票和专家现场评审综合评定选出。老君峰景区在评选活动中受到了超过 1.4 亿网友的关注,投票总数达到 4300 余万。老君峰景区以其雄奇壮丽的天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了众多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这一荣誉不仅提升了会东的旅游知名度,也为会东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会东:四川烟草第一大县

会东:川滇明珠的璀璨魅力插图2

(一)烟草产业规模

会东作为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可谓实至名归。2021 年,会东县烟草合同种植面积达 27.8 万亩,收购烟叶 80.77 万担。烟农收入更是高达 13.68 亿元。近几年,会东县年平均烟叶种植面积为 28 万亩左右,占全州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烟叶产量连续 9 年排名全国县级烟区第一。2024 年,全县种植烟叶 26.3 万亩,计划收购烟叶 67 万担,涉及烟农 17338 户。会东的烟草产业不仅在种植面积和收购量上占据优势,更在烟农收入方面表现突出,真正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产业发展特点

  1. 强措施夯实种植基础:会东县不断出台一系列烟草种植、收购政策和举措,从严收购纪律,多途径保障烟农利益最大化。网格员从育苗、移栽、采烤、分级等重点环节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烟农种出优质烟叶。例如在会东县姜州镇民权村,40 岁的赵科银是烟草种植大户,2021 年种植烟草 62 亩,产值 28 万余元。会东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大力改善烟草种植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如建设平坦的机耕道、三面光的沟渠等,为做大做强烟草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1. 优结构确保提质增效:会东县不断加大烟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烟草产业现代化进程。狠抓 “三措施”“六确保”,改进种植方法。在淌塘镇,过去 “种一大片,收一小箩”,如今依托烟草配套工程,群众靠种植烟草致富奔康。像木树村烟草种植户张学斌,今年种了 45 亩烟,产烟 8620 多公斤,超产烟叶 2500 公斤,总收入 34 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 18 万元。
  1. 抓规范打造一流品牌:为打造 “国家级优质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会东县严格按照 “工商协同、单元实施、整县推进” 的要求,以 “提高质量水平,突出风格特色” 为重点,不断规范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烟草种植水平。例如鲹鱼河镇马头山村烤烟种植大户李富军,2020 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的方式共种植了烤烟 148 亩,产烟叶 27000 余公斤,收入 110 余万元。会东县烟叶收购量、烟农收入、上等烟比例、均价四项指标连续 9 年全省第一;烟叶收购量县域排名连续 6 年全国第一,实现了从 “量大” 到 “质优” 的华丽转身。

四、会东在川滇地区的地位

会东:川滇明珠的璀璨魅力插图3

(一)资源丰富的宝库

会东空中资源极为丰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日照 2275.7 小时,平均降水 1255.0 毫米,可再生型清洁能源、风能、光热能潜能巨大,可开发风电 100 万千瓦以上。目前,装机容量 10 万千瓦的会东拉马・鲁南风电场一期 33 台风机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会东向建成四川最大风电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地上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方面,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流域,河网密布,径流总量达 14.984 亿立方米,年排涝量 3.8 亿立方米,金沙江过境水约 1200 亿立方米,世界级大电站乌东德正在抓紧建设。农业资源丰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烟、桑、畜、林、果、蔬、粮、药等八大富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10 万亩现代烟草、5000 亩高标准蓝莓、22 万头生猪养殖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烟叶产量实现全国五连冠,烟农收入可观。工业转型成效初显,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稳定生产。川能投会东新能源、利森水泥产值分别增长 46.2%、17.34%,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4 户,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2.51 亿元,同比增长 33%。

地下资源富甲一方。会东地处川滇地轴东沿成矿带,被称为 “攀西矿产资源博物馆”,现已探明贮量的矿藏有铁、铅、锌、铜、磷、硫、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矿 50 余种,矿产地 325 处。其中磷矿储量 1 亿吨;大型金红石钛矿达 2.7 亿吨以上,储量亚洲罕见;铅锌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探明铅、锌金属量 253.8 吨;铜矿资源含量大,仅二台坡、铜厂顶、淌塘老厂三地就达 3 万余金属吨;铁矿资源储量巨大,正在被开发利用的 1.47 亿吨,远景储量 4 亿吨以上;高品位石英石含量约 120 万吨。

(二)文化融合的特色

会东地处川滇两省六区县交汇中心,孕育了 “川滇融会、博纳西东” 的文化特色。辖区内有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金江鼓乐等原生态的民歌民舞、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会东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彝族的 “火把节”“达体舞”、傈僳族的 “阔时节”“蹢脚舞”、汉族的 “耍龙灯”“舞狮”“万人清明宴” 以及金江鼓乐、山歌小调、挑花刺绣等,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以 “彝族奥索布迪服饰” 文化为品牌、以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 为卖点、以地域性汉族节庆文化为亮点的会东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体系。

(三)绿色发展的典范

会东抢抓 “双碳” 机遇,厚植绿色生态底蕴,聚焦聚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创造做足 “绿色” 文章,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着力点,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 “双赢” 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体推进 “营造管护”,厚植生态发展优势。会东县采取 “营、造、管、护” 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有序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森林抚育、石漠化综合治理,统筹开展全域绿化,并以林长制为抓手,压实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采取 “人、物、技” 三防结合的高效智能化管理体系,有效推动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重点难点工作落地落实。截至目前,会东县森林面积达 310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47.38%,草地面积达 58.15 万亩、草原盖度为 84.2%。

大力实施 “国储林+N”,创新生态建设模式。围绕森林 “提质增效” 的建设目标,挖潜 “国储林+森林碳汇”,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林地保护与利用,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去劣留优、采密留疏,通过 “择伐+补植” 等方式进行综合改造,实现树种珍贵化、木材大径化、结构复层化、经营持续化的目标,增强森林 “固碳” 能力,提升森林综合利用功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采用 “国储林+林下经济” 模式,全面发展林菌、林药、林经、林粮等现代林业产业,持续打通 “绿水青山” 向 “金山银山” 转化路径。

紧紧围绕 “林产融合”,提升森林综合效益。会东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统筹推进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建设,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生产。今年 6 月,会东县华山松松子和松露产业建设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 “天府森林粮库” 项目建设名单,项目建设总面积 31501.2 亩,年产松子 80 余万斤,预估年产值达 3200 余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已建成的 4A 级景区、3A 级景区、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乡镇、森林乡村、森林人家等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森林康养旅游,积极探索 “以旅带林、以林促旅、林旅融合” 发展模式。

会东资讯 · 目录
上一篇舌尖上的会东:领略十大特色美食的魅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