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北向,新街镇河边村362户1472人畅享着景美、业兴、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
河边村,位于新街镇东南部,距会东县城38公里,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面向G353国道,“新大”路直穿村域内至金东大桥,耕地面积3000余亩,辖8个村民小组,是新街镇乡村振兴重点村。
近年来,河边村党支部牢牢把稳思想之舵,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体系和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治理优、乡风淳”的乡村振兴崛起之路。

(河边村村貌)
党建引领乡村面貌新
深入推进“三建四改五洗”。率先在全村推广水冲式厕所,投入资金36万元,完成改厕277户,共建公共厕所3个,以“厕所革命”打响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枪”。推进农村亮化工程,440盏太阳能路灯将村道照得通明透亮,告别了摸黑走路的历史,群众的心也跟着亮堂了起来。
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试点,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已成功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省级六无平安村”“州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州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州级优秀党支部”。
党建引领乡村业兴旺
“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大胆干,为乡村振兴贡献“半边天”的力量。”李海燕是河边村的支部书记,也是新街镇仅有的一名女支书,在河边村的田间地头总会见到李海燕忙碌的身影,建房修路、发展产业、控辍保学……
女性的体力可能不如男性,但防火、防汛、防疫等工作需要冲到一线时,她从未退缩。2021年7月2日晚,狂风暴雨不止,李海燕接到了地灾风险预警,立刻披上雨衣冲出家门,第一时间赶到地灾点,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当晚,成功将42户81人转移到安全避险点。“作为村干部,我应该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李海燕说,也就是在一次次带头干、勇敢干的过程中,她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李海燕坚信,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要想发展产业,不仅要坚定信心,更要找对路子。2018年底,与铁骑力士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入153万元在河边村建成占地8亩、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每年为村集体增益8万元。持续巩固现代烟草产业优势,2021年,河边村种烟面积1871亩,实现产业产值766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街镇烟叶第一村。
党建引领乡村民风淳
尹发林今年67岁了,是河边村出了名的闲不住的“热心肠”。2021年12月22日,尹发林听闻河边村2社吊桥因年久失修,桥板已经腐烂无法安全通行,但是老吊桥承载了老一辈的情感,很多老人仍然从老桥上来来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尹发林主动制木板更换桥面,自发联系装载机紧钢索,悄悄地忙碌着,发挥着老党员的余热,书写了“什么是老党员精神”。提起他,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老党员尹发林自发修缮2社吊桥)
此外,河边村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建有农家书屋、党员志愿服务队、村民红白理事会、村庄常态化保洁自治制度,累计评选出“四好家庭”291户、好婆婆8人、好媳妇5人、好妯娌12人,让乡风文明在河边村可“触”可“感”。
春风习习物物新,河边村村民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振奋、笑声朗朗……这就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供稿 新街镇 陈加燕
编排 王双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