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以下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介绍:
时间:1935年5月
地点:四川大凉山彝海
主要人物: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

事件经过:
- 背景: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为了跳出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需要尽快渡过天险大渡河。从中央红军所在的泸沽到大渡河,必须穿过彝族聚居区。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彝族人民对汉人充满猜忌和敌视,使得这条小路被视为“畏途”。
- 宣传政策:为了正确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朱德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揭露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彝汉人民团结起来。
- 结盟过程: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的先遣军,准备借道彝民区。在遭遇彝民的堵截和袭击后,红军官兵严格遵守“不准开枪”的纪律。通过耐心解说和沟通,最终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湖畔举行了结盟仪式。
- 结果:彝海结盟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这一事件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

意义: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中将统一战线理论在民族地区成功运用的典范。它不仅为红军后来北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事件展示了红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智慧,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胜利。同时,它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好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