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会东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加快垃圾焚烧厂等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循环经济,持续推进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了会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5月14日,记者在会东县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操作车间看到,会东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垃圾吊操作员刘腾仙正在紧张有序地操纵着机械臂,将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中,再由焚烧炉内炽热的炉火将其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家电网。

“我们实行的是四班三倒,每个班八个小时,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投料、堆料,每次投料是20吨左右,每半个小时要投一次。每天堆料500吨左右,在这里工作环境是非常安全的。”刘腾仙告诉记者。

在中央控制室内,从垃圾入库到投料燃烧,再到汽轮发电机产生电力,整个过程全部呈现在大屏幕上,各项处理指标、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通过监控查看垃圾运输和焚烧情况,随时监测炉内温度和压力,以便对整个垃圾焚烧进行实时操控。

据介绍,会东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集中处理会东县、会理市、宁南县三县(市)的生活垃圾,引进德国2000型的马丁炉排炉,产生的废渣,通过炉渣综合利用厂,综合利用把里面的金属分解以后,里面的沙石可以用来制砖,透水材料,水稳层。废气通过相关环保工艺的处理能够达到欧盟的排放标准,甚至优于国家的排放标准,废水通过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后,把它回收再利用,用于工业循环水,绿叶浇花。达到了垃圾产生的“三废”无害化、减量化、自然化的处理。
会东县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是四川省、凉山州重点实施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由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约102亩,总投资3.6782亿元。自2022年7月投产至今,已焚烧会东县及周边县市产生的生活垃圾29.6万吨,发电1.394亿度,相当于节省标煤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63万吨,实现了会东县及周边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会东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建斌说:“会东县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落地,缓解了会东县及周边县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减少了县域内因生活垃圾导致的土壤、水、大气环境污染,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同时,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能源回收利用,助力经济绿色可持续性发展,为建设美丽会东奠定坚实基础。”

会东县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投产改变了以往填埋式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将城乡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有效解决了大量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促进了当地电力资源的供应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推动会东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外,发电厂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让不少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和经济的发展。

会东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综合部综合文员姬元洁是姜州镇云香村人,2020年就加入了公司,从公司筹建到现在一直在这里上班,她说:“在这上班工资收入还不错,离家近能照顾父母,陪伴父母,也能为家乡的绿色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
据会东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综合行政部部长邓天蛟介绍:“会东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果达产每天处理600吨以后,总产值大概在5000万左右。一年的减排大概是3.5万吨的二氧化碳,节约标准煤大概是1.3万吨,产生的税收效益大概是500万左右。目前,全厂在编职工是53位,外延的服务产业解决了劳动就业150余人。”
近年来,我县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在推动垃圾分类处置的同时,积极引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转变为生产、生活所需电力资源,在吃“废”吐“金”的循环利用过程中,更是串起绿色产业链,真正实现了“环保+民生”的效益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