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旱改水”助力农业升级,绘就致富新画卷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旱改水”是耕地提质改造的重要一环,在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会东县以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旱地换上“新装”,整活土地,改出美景,有效提升农业产业效益,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助农增收致富。

会东县“旱改水”助力农业升级,绘就致富新画卷插图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走进新街镇千亩“旱改水”现场,平整宽敞的机耕路沿山势蜿蜒而下延伸至公路。纵横交织的沟渠里,清澈的水欢快地流淌进已经整理成形的片片水田,绿浪翻滚的茭白林美如画卷。

会东县“旱改水”助力农业升级,绘就致富新画卷插图1

 

旱地改良田、良田成风景。“旱改水”项目通过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建设等施工改造,将几分的“小田”变成几亩的“大田”,原来“无雨就旱、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有便利灌溉渠道、宽敞机耕道的良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在这里大有可为。

“新街镇‘旱改水’项目于2022年11月进场施工建设,2023年3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涉及上中村、东风村、河边村,建设规模732.24亩,改后面积556.62亩,2023年10月完成水生作物茭白种植。”新街镇副镇长赫发科说,该项目建成后,改善了新街镇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形成“土地整治+农业产业化”“土地整治+农业现代化”“土地整治+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

会东县“旱改水”助力农业升级,绘就致富新画卷插图2

 

“旱改水”项目是土地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据了解,为顺利推进“旱改水”工作,县自然资源局及新街镇提早谋划、抢先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多次走访入户调研,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立足实际,精准选择地块。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分类施策”。

新街镇地势条件复杂,各村田块土壤情况不同。自启动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工作以来,工作专班不畏酷暑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对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图斑情况及每块土地走势、水源引用、工作难易程度等进行全方位了解,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地性质,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纳合理建议,采取适宜改造方式。田渠路综合开发后,排灌系统、田间道路、生产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改善了新街镇农业生产条件,实现“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目标。

“我们把土地集中流转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旱改水’建成高标准农田,改善了土壤环境,引进茭白种植,村民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就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实现一家人有两笔收入。”新街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彭明党说。

项目促新机,旱地成水田,农民变股民。新街镇聚焦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引进茭白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农户+村党组织”的经营模式,将“旱改水”项目整理土地用于发展茭白种植产业,助推新街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

会东县“旱改水”助力农业升级,绘就致富新画卷插图3

 

会东县“旱改水”助力农业升级,绘就致富新画卷插图4

 

据了解,自2022年开工建设以来,我县土地整治项目(旱改水)涉及新街镇、满银沟镇等4个镇(街道)8个村(社区);项目总投资3282.93万元,建设规模1686.79亩,并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下一步,我县将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立足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土地的耕作质量,增加土地产出,助力走稳粮食安全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让千亩“旱改水”项目真正改出致富好光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