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群山环抱中,宁南县竹寿中学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教育的光芒。这所创办于1984年的完全中学,承载着当地各族学子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面临着山区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
教学质量与师资困境
作为县级重点中学,竹寿中学近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稳步提升,2022年达到68.5%的优异成绩。但深入观察可见,学校仍存在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特别是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师流动性较大。部分年轻教师因山区条件艰苦选择离职,导致某些课程出现教师青黄不接的现象。如何建立长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成为学校管理层需要破解的难题。
硬件设施与现代化教学
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加大,竹寿中学新建了实验楼和学生公寓,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间。走访发现,部分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不够熟练,智慧教室的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同时,山区网络信号不稳定也制约着远程教育资源的获取,这使得城乡教育差距在数字化时代面临新的挑战。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教育机构,竹寿中学在彝族文化传承方面独具特色。学校开设了彝族语言文字选修课,组建了民族歌舞社团。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课程与升学考试的平衡仍需探索。有家长反映,孩子参与民族活动的时间有时会挤占主科学习,这种文化传承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需要更智慧的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新课题
随着留守学生比例升高(约占在校生43%),竹寿中学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寄宿制管理虽然解决了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问题、亲子关系疏离等现象,对学校提出了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更高要求。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竹寿中学的探索实践为山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样本。这所培养人才的摇篮正在用行动证明:只要坚持教育创新,山区孩子同样能拥有光明的未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进步的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