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崎岖的山路上,总能看到一个背着帆布包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村寨之间。作为当地扶贫干部,雷永康用八年时间走遍了辖区所有贫困家庭,他的故事折射出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希望。
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始终是雷永康面临的首要挑战。宁南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闭塞、产业薄弱,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雷永康发现,单纯发放补助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现状。他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调研,针对不同家庭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发展。
产业培育的突破之路成为雷永康的工作重点。他注意到当地气候适宜种植核桃和花椒,便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为解决运输难题,他多方协调修建了20公里产业路。如今,这些特色农产品已成为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带动300余户脱贫。
教育扶贫的长远布局同样不容忽视。雷永康深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从教育入手。他推动建立助学基金,帮助87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协调建设3所村级幼儿园,让山区孩子也能接受学前教育。这些举措为宁南县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雷永康看来,扶贫工作的持续性才是最大考验。即使贫困户已脱贫,他仍坚持定期回访,防止返贫。通过建立扶贫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每户家庭的最新情况,确保帮扶政策精准落地。
从青丝到白发,雷永康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扶贫事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扶贫不仅是数字上的改变,更是要让群众看到生活的希望,找到发展的信心。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雷永康这样脚沾泥土、心系百姓的基层干部。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