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宁南县杨德蓉:一位基层工作者的奋斗故事

在凉山州宁南县这片热土上,基层工作者杨德蓉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她的故事折射出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价值,也引发我们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工作者发展困境的思考。

扎根乡村的初心与挑战
杨德蓉选择留在宁南县基层岗位,源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面对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现实困难,她带领村民修路架桥、发展特色农业。基层工作者往往面临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等问题,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杨德蓉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看到脱贫希望,也证明基层工作者需要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

群众工作的智慧与温度
在宁南县开展扶贫工作时,杨德蓉发现部分村民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她创新采用火塘夜话形式,用彝汉双语讲解政策。这种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启示我们,基层治理需要既懂政策又通民情的翻译官。她建立的留守儿童关爱站更展现出基层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这种柔性服务正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新时代的使命与成长
随着宁南县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杨德蓉主动学习电商知识,帮助农户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这反映出基层工作者需要持续提升数字技能、产业规划等专业能力。她牵头成立的乡村振兴讲习所,通过培养本地青年骨干,为基层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这种传帮带机制值得在民族地区推广。

杨德蓉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工作者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践行者。他们既需要组织关怀和政策支持,也离不开自身的信念坚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期待更多像杨德蓉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在宁南县乃至更广阔天地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