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宁南县陈乐平: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基层干部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关键纽带。凉山州宁南县基层干部陈乐平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扶贫工作者的责任与坚守。他的经历也引发我们思考:在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脱贫?

陈乐平常年奔走在宁南县的村村寨寨,面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现实困难,他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档案。但扶贫工作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产业扶持如何与市场对接,扶贫项目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这些问题都需要基层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方案。

在产业扶贫方面,陈乐平带领团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他深知,单纯的资金帮扶难以持久,必须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引进优良品种、搭建销售渠道,他帮助村民建立起稳定的增收途径。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从土地流转到技术推广,每个环节都可能遇到阻力。

扶贫更要扶志。陈乐平经常与贫困户促膝长谈,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他意识到,改变思想观念往往比物质帮扶更难,但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通过典型示范、文化教育等方式,他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脱贫事业中来。

在凉山州脱贫攻坚的征程中,陈乐平这样的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精准扶贫既要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谋划长远的发展;既要依靠政策支持,更要激发内生动力。这或许正是新时代扶贫工作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