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宁南县杨老二的创业故事:从大山走出的致富带头人

在凉山州宁南县的崇山峻岭间,杨老二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这个看似普通的彝族汉子,用他的创业故事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也揭示了乡村振兴进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

传统农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杨老二最初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守着几亩薄田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当他发现这些作物经济效益低下时,果断转向中药材种植。通过县里的技术培训,他掌握了重楼、天麻等特色作物的种植技术,亩产收益较传统作物提升近十倍。这种产业转型启示我们:山区农业要立足资源优势,走特色化、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

创业资金短缺怎么解决?资金曾是横亘在杨老二面前的最大障碍。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合作社互助金的创新模式,解决了初期投入问题。更难得的是,他成立合作社后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让社员们可以用土地、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这种灵活的资金筹措方式为山区创业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短板如何补齐?杨老二的药材种植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因技术不过关,成活率不足50%。后来他主动对接县农技站,邀请专家驻村指导,还自费到云南考察学习。现在他的合作社已形成专家指导+土专家传授+社员互帮的三级技术培训体系,这种技术传播模式值得在偏远山区推广。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杨老二没有止步于种植环节,他逐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建设了初加工车间,注册了云岭彝药品牌。同时坚持生态种植原则,采用林药间作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这种全产业链思维和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山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今的杨老二合作社带动周边6个村200多户群众增收,年产值超过800万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山区发展不缺资源,缺的是发现资源的眼光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需要更多像杨老二这样的带头人,把大山的馈赠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