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宁南县邱静: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故事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的崇山峻岭间,邱静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温度。作为基层扶贫干部,她将青春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却也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成为邱静开展工作的第一道难关。当地彝族群众大多使用彝语交流,生活习惯与汉族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打破沟通壁垒,她主动学习彝语,了解彝族风俗,在火塘边与老乡促膝长谈。渐渐地,邱阿依(彝语对邱静的亲切称呼)成了村民们最信任的自家人。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硬伤。邱静负责的村寨山路崎岖,雨季时常发生塌方。她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带领村民修建通组公路,解决出行难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克服地质条件复杂的困难,又要协调村民因占地补偿产生的矛盾,这些都在考验着她的智慧与耐心。

产业培育的可持续性是邱静最关注的问题。她深知输血式扶贫难以为继,必须培育造血功能。通过调研,她发现当地适合种植青花椒和高山蔬菜,便组织技术培训,建立合作社。但市场对接不畅、物流成本高等新问题又接踵而至,迫使她不断调整帮扶策略。

扶贫与扶志的结合始终是邱静的工作重点。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她创新开展感恩奋进教育,通过评选脱贫榜样激发内生动力。当看到昔日的懒汉变成养殖能手,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如今,宁南县的村村寨寨焕发新颜,但邱静依然保持着警惕。她清楚,防止返贫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乡村振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这位80后扶贫干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扶贫不仅是改变物质条件,更是在大山深处播撒希望的种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