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宁南县地处四川西南部,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赵华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
贫困山区面临的挑战
宁南县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当地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教育水平低下,医疗资源匮乏。赵华刚到任时就发现,许多村民对脱贫缺乏信心,存在等靠要思想。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成为扶贫工作面临的首要难题。
因地制宜的扶贫策略
赵华带领团队走遍全县每一个村寨,深入了解每户贫困户的情况。针对不同村寨的特点,他制定了差异化扶贫方案。在高海拔地区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在河谷地带推广优质水果产业,在牧区扶持生态养殖。同时,他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修建通村公路,改善饮水条件,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扶贫的长远布局
赵华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他推动建立了一对一助学机制,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在他的努力下,宁南县建起了多所乡村小学,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他还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产业扶贫的持续效应
通过几年的努力,宁南县的扶贫产业初具规模。赵华特别注重产业链建设,从生产到销售形成完整闭环。他带领村民建立合作社,引入电商平台,让山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如今,宁南县的核桃、花椒等农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赵华的故事告诉我们,扶贫工作需要情怀,更需要智慧和坚持。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担当,为凉山州的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