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凉山州宁南县基层干部李劲松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这位扎根偏远山区的党员干部,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基层工作现实困境的思考。
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身影
李劲松担任宁南县驻村第一书记期间,面对当地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创新提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他带领村民发展高山茶叶种植,通过电商渠道打开销路,使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三倍。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为凉山州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基层治理的现实挑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李劲松的工作也暴露出基层干部面临的普遍难题。人才断层问题日益凸显,年轻干部留任率低;村级集体经济抗风险能力不足;传统观念与现代治理理念的碰撞等问题,都在考验着像李劲松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如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
新时代的担当启示
李劲松的事迹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坚持脚上沾泥土,心中装百姓的工作方法,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将民主决策落实到田间地头。这种将政策温度传递给最后一公里的实践,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微观体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李劲松这样的基层干部。他们不仅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更是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其奉献精神与创新实践,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智慧。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