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宁南县樊晶: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

在四川凉山州宁南县的崇山峻岭间,扶贫干部樊晶的名字被当地群众反复提起。作为基层扶贫工作的践行者,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然而,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像樊晶这样的基层干部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资源匮乏与观念转变的双重考验
凉山州宁南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樊晶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村民对新型农业技术接受度低,传统耕作方式难以突破产量限制。如何通过技能培训和政策引导,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成为她工作中的首要难题。她组织农技专家进村授课,推广经济作物种植,但初期阻力不小,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

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执行中的“水土不服”现象,是樊晶经常遇到的问题。上级制定的扶贫方案有时难以完全契合当地实际,比如某些产业项目因气候或土壤条件无法落地。樊晶和团队不得不反复调研,调整实施方案,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她常说:“扶贫不是填表格,而是要让群众真正受益。”

可持续性发展的长远思考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如何巩固成果、防止返贫成为新课题。樊晶意识到,单纯“输血”式帮扶难以持久,必须培育内生动力。她推动建立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但市场销路和品牌建设仍是短板。此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乡村空心化,也给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忧。

尽管前路崎岖,樊晶依然坚守在宁南县的田间地头。她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基层扶贫干部的群像——在条件艰苦的地区,他们既是政策的执行者,也是民意的倾听者。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需要更多像樊晶这样的“引路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