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宁南县基层干部罗常泽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这位扎根一线的扶贫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扶贫故事,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发展步伐
宁南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当地脱贫的最大障碍。罗常泽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村寨仍存在饮水困难、电力不稳等问题。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落地,但资金缺口大、施工条件差等问题始终困扰着项目推进。
产业扶贫遭遇市场瓶颈
为帮助村民脱贫增收,罗常泽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然而,农产品销路不畅、价格波动大等问题让扶贫产业难以持续。他尝试搭建电商平台,组织产销对接,但物流成本高、品牌知名度低等现实问题,仍然制约着产业扶贫的成效。
思想观念转变需要时间
在扶贫工作中,罗常泽深刻体会到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新技术、新产业接受度低。他通过夜校培训、示范户带动等方式耐心引导,但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扶贫政策落实面临挑战
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等扶贫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常遇到困难。罗常泽坚持一户一策,却常常面临贫困户信息不准确、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如何在政策框架下创新工作方法,成为他日常思考的重点。
在凉山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罗常泽这样的基层干部既是政策的执行者,也是民情的传递者。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汗水浇灌希望,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着贫困山区的深刻变革。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仍需要更多像罗常泽这样的干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