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森林火灾肆虐,总有一群逆行者挺身而出。凉山州宁南县的消防队员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火长城,他们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却也引发我们对森林防火体系的深层思考。
宁南县地处四川西南部,森林覆盖率高,地形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去年夏季的一场山火中,当地消防队员连续奋战72小时,成功保护了周边三个村寨。队长李强在转移群众时被倒下的树木砸中,至今仍在康复治疗。这样的故事在宁南县并非个例,几乎每年都有消防员在扑救山火时负伤。
然而,英雄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系统性问题。宁南县消防装备更新缓慢,许多队员仍在使用十年前的老式灭火器材。山区通讯信号不稳定,导致火场指挥调度困难。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地专业消防力量不足,大部分扑火工作依赖临时组织的村民志愿队,他们缺乏专业训练,在危险环境中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预防胜于救灾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被忽视。宁南县部分村寨仍保留着烧荒积肥的传统耕作方式,成为火灾隐患。虽然县里三令五申禁止野外用火,但监管力度和群众意识仍有待提高。森林防火宣传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深入人心。
科技赋能或许是破解困局的关键。无人机巡护、红外热成像等新技术在发达地区已广泛应用,但在宁南县这样的偏远山区尚未普及。建立智能化的早期预警系统,配备现代化灭火装备,加强对消防员的专业培训,这些都需要持续投入和制度保障。
烈火勇士们用生命守护家园的精神值得歌颂,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不需要英雄牺牲的防火体系。只有当预防、监测、扑救形成完整闭环,才能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让消防员们平安回家。凉山州的青山绿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守护,这既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承诺。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