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租乡雪山洞村:药当归产业铺就致富路,“小药材” 成就 “大产业”

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近年来,野租乡秉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种植中药材作为调结构、扩规模、促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持续拓宽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野租乡雪山洞村,田间地头,村民们背着喷雾器给药当归进行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奏响了丰收前的“序曲”。

野租乡雪山洞村:药当归产业铺就致富路,“小药材” 成就 “大产业”插图

“今年是我返乡创业种植药当归的第三年,我今年种植了500余亩,1亩地产量大概在1000斤左右,产值6至7千元。现在我们村的药当归种植面积已达1500多亩。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种植大户卢文琼说。

药当归又名秦归、西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药效,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据了解,当归成熟后,会有药企上门进行统一收购,1亩药当归收入约7000元。

野租乡雪山洞村:药当归产业铺就致富路,“小药材” 成就 “大产业”插图1

雪山洞村是典型的高山村,过去因产业结构单一,当地群众多选择外出务工,大量土地因此闲置。2022年,卢文琼看中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毅然决然回乡发展药当归种植产业。从最初试种10余亩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成为带动全村发展的“领头雁”,卢文琼的创业路浸透着汗水。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她曾多次奔赴当归主产区取经,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摸索出适合本地的种植模式。

野租乡雪山洞村村民陈兴秀说:“我在当归种植基地打零工,每天工资150元,不但能够增加一笔收入,还能照顾家庭。”

昔日闲置的坡地变身“聚宝盆”,像陈兴秀这样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30余人,年均增收近2万元。不少村民还跟着卢文琼学技术、搞种植,从“务工者”转型为“种植户”,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发展格局。

陈德福的身影在当归田间格外显眼,这个放暑假回家的年轻人,动作虽稍显生涩,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他说:“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现在放暑假了。在空闲的时候我来我们这里当归种植基地,跟这里的工人一起干活,挣点生活费。”

野租乡雪山洞村:药当归产业铺就致富路,“小药材” 成就 “大产业”插图2

如今的雪山洞村,药当归不仅是富民产业的“主角”,更成了凝聚人心的“纽带”。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技术日益成熟,这片带着泥土芬芳的药材,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高山村的土地上书写着“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