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读到一段话,竟被感动得泣不成声,故而有感而发。原文来自网友夏虫意难平的《人这一生,什么最重要》,现分享其中片段,与君共勉:
“三岁那年,我紧握着手中的棒棒糖,坚定的认为那最重要。
五岁那年,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逮住那只蜻蜓,那一刻,它好像是最重要的。
九岁那年,仰躺在树荫下,阳光斑驳的洒在脸上,一个悠闲的暑假于我而言是如此重要。
十三岁那年,我意识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对我的人生很重要。
十六岁那年,坐在教室里,微风穿堂,盯着前排姑娘的马尾出了神,忽然觉得就这样下去也很不错。
十八岁那年,我日夜苦读,求神拜佛,只为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二十二岁那年,告别校园,懵懂的踏进所谓社会,一份工作又成了最重要的。
二十四岁那年,我迎来了我的婚礼,看着满堂宾客和我的新娘,她当然不是我十六岁时的那个姑娘,心中只觉得有些遗憾,不过那一刻,我的新娘就成了我最重要的人。
二十六岁那年,我焦急的等在产房外,啼哭声打破了宁静,我知道,更重要的来了。
四十五岁那年,浑浑噩噩度过了半生,挺着啤酒肚在工位摸鱼的时候,回想起年少的梦想,从未觉得梦想如此重要。
……
七十六岁那年,孙子回来看我了,让他看到我奄奄一息的样子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别扭,儿子儿媳守在床边,泣不成声,我没有多余的精力思考什么最重要了,我只想着后事从简。

正想着,不知哪里吹来一阵风,迷了我的眼,睁开眼,爸爸妈妈牵着手,脸上挂着我最熟悉的笑容,他们都是年轻的样子,张开双臂示意我抱抱,我好想他们啊,所以我毫不犹豫跳下床,向他们飞奔而去,奔跑中,我变成了六十岁的样子,五十岁的样子,四十岁的样子,三十岁的样子,直到变成三岁的样子,他们终于能抱起我了,我向他们点点头,他们也笑着点头,带着我转身离开。我回望一眼儿子儿媳和孙子,他们抱着七十六岁的我,嚎啕大哭,虽然不舍,不过没关系,我知道他们依然可以过的很好。
所以,什么最重要?什么都重要,但又不是非有不可。因为你曾经认为最重要的,总有失去的那天。原来,遗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孩童时握紧棒棒糖的倔强,少年时追逐所好的执着,中年面对生活现实的顿悟,终到老年病榻前的释然,这些人生坐标如星辰般散落在时光长河里,当我们以终为始回望,会发现人生并非精密的数学公式,而是流淌的江河,每个瞬间都在冲刷着我们对“最重要”的定义。
四时有序、万物有时,人生亦需在得失的淬炼中锻造韧性。被后世赞誉极高的“诗仙”——李白,可以说他的人生过得不甚如意,但出走半生,面对政治生涯的转机时发出的声音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所以,每个当下全力以赴的执念,在时光的透镜下都折射出不同的色彩,却又在更高维度达成和解。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何须多虑盈亏事,人生小满胜万全。在某些日子里,萌生出的羡慕或缺憾,或许是如电影画面般闪回的“假象”,当我们学会像古人赏月般欣赏人生的阴晴圆缺,在每一个”小满”时节细数生命的馈赠,便会懂得:人生最大的圆满,恰是懂得盈亏相济的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