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和文中学 2025 年教师竞聘收官:186 人参与 183 人上岗,“县管校聘” 激活教育新生态

8月5日,会东县和文中学2025年教师竞聘上岗工作圆满收官,随着教辅后勤岗位聘任名单的最终公示,这场牵动全校初中年级在编教职工的改革实践画上了句号,从直聘审核到班主任竞聘,从双向选择到教辅岗评定,全校初中年级在编教职工经历了一场“阳光化”的岗位重塑。作为全县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重点试点学校,该校严格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公平公正公开”等核心原则,经过一周的有序推进,初中部186名在编教职工参与竞聘,最终183人成功上岗,以扎实举措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在校园落地见效。

会东县和文中学 2025 年教师竞聘收官:186 人参与 183 人上岗,“县管校聘” 激活教育新生态插图

竞聘工作自7月31日启动以来,学校紧扣相关实施方案,从宣传动员、岗位核定到多轮竞聘,每一个环节都锚定“优化师资、激发活力”的目标,确保改革步调稳健、成效实在。

“对和文中学而言,教师竞聘上岗是激活教育生态的‘金钥匙’,最大程度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会东县和文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向雪峰在谈及此次竞聘的核心意义时表示,“县管校聘”改革后通过岗位竞聘、双向选择,教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更重要的是,竞聘机制让师资配置更科学,“我们按教学需求设岗,将骨干力量充实到关键学段,实现人岗匹配。这不仅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更为学校长远发展注入了持续活力,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学生。”他还表示,此次竞聘直击三大痛点:打破岗位固化,破解教学活力不足难题,通过竞聘将优秀教师资源向薄弱学科、关键年级倾斜,缩小班级间、学科间的教学差距。

据悉,此次竞聘以“优化师资结构、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方案突出“按需设岗、精准匹配”,领导小组结合班级数、学生数、课程计划等实际需求,细化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量及职责标准。岗位设置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公示,让教师对岗位要求一目了然。同时,兼顾人文关怀,设置校内直聘通道,对年满特定年龄、处于孕产期哺乳期、身患重病等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给予政策倾斜,体现制度温度。

在此次竞聘中,“多轮竞聘、按岗聘用”“双向选择组建班级团队”的设计备受教师关注。“这是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改革举措,不仅仅是聘任形式的变化,更是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教师活力、提升育人效能的深刻探索。”会东县和文中学教师张兴敏说,“在班级管理方面,由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双向选择”而非被动“分配”,会激发更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共同奋斗的责任感,团队凝聚力显著提升,“能极大减少‘内耗’,让我们把精力从互相适应转向高效协作。”在教学质量上,“多轮竞聘、按岗聘用”本身就是一种专业驱动,“教师要获得心仪岗位或被选择,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这会激励大家更主动地投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有效性。”

在核心的竞聘环节,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关键。教学岗竞聘采用“综合考评分”机制,将师德师风、考勤、教学成绩、业务素质、个人贡献等多维度表现量化评分,按得分排序竞聘,同分则以档案年龄为参考,确保优者上;班主任选拔由专门评议小组从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并现场投票,聘任后与学科教师开展双向选择,促成最优教学团队组合,既看重个人能力,又强调团队协作。教辅后勤岗则从岗位适配度、责任心、服务意识等维度考评,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

对于此次竞聘,学生家长邱晓琼深有感触,她的孩子在和文中学就读。“作为家长,既期待改革能激发教师活力,提升教学质量,也更关注可能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她的孩子即将升入初二,正值成绩分化关键期,“我们曾担忧频繁更换教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更不愿看到过度竞争挤压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等非应试内容的空间。”她说,家长的核心诉求是“在激发教育活力的同时,保障教学的稳定、过程的公平,最终让孩子能在优质、连贯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并表示全力支持学校合理竞争,促使教师更专注教学、提升责任心。

一线教师李代权此次成功竞聘初三数学岗位,他表示选择这一岗位是因为“十余年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有多年初三教学经验,熟悉中考考点和学情,能精准把握重难点”。他希望通过扎实的课堂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建立信心,为升学奠定基础。“通过本次竞聘,我将以初三数学教学为支点,在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助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为县域“县管校聘”改革提供一线教师的实践样本。

此次竞聘的圆满完成,不仅实现了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通过“能上能下、优绩优聘”的机制,让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与进取精神显著增强。作为“县管校聘”改革的生动实践,会东县和文中学以此次竞聘为契机,为推动会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内生动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