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滇明珠网获悉会理石榴种植面积再创新高,引发业界对中国石榴之乡产业发展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会理石榴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关键问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规模持续扩大
会理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石榴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亩大关,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榴连片种植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充足的日照和昼夜温差,为石榴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近年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10万余农户增收致富。但规模化种植也带来品种单一化、土壤退化等隐忧,如何平衡规模与质量成为首要课题。
品质升级与品牌建设
2025年,会理市重点推进石榴产业提质工程,建成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优质果率提升至75%以上。在品牌打造方面,会理石榴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超50亿元,但与国际知名水果品牌相比仍存在差距。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渠道的拓展,正助力会理石榴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市场。
产业链延伸与科技赋能
深加工环节成为新的增长点,石榴汁、石榴酒等产品年加工量突破5万吨。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的石榴研究院,正在开展品种改良、保鲜技术等攻关。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使鲜果保鲜期延长至60天,但采后损耗率仍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提示产业链后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理石榴产业正从产量导向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建立可追溯体系、开发功能性石榴产品、发展石榴观光农业等创新举措,为产业注入新动能。专家建议,未来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同时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真正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会理石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彰显了特色农业的强大生命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从初级农产品到全产业链开发,这条转型之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唯有坚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才能让这颗红色宝石持续闪耀在金沙江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