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滇明珠网获悉,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县正以万亩石榴基地的壮观景象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榴产区,会理石榴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
独特地理孕育石榴王国
会理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石榴种植提供了绝佳条件。海拔1500-2000米的高原气候,年均3000小时的充足日照,加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造就了会理石榴籽粒晶莹、汁多味甜的独特品质。当地特有的红壤土富含矿物质,进一步提升了石榴的营养价值。目前全县石榴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年产量超过60万吨,形成了以鹿厂镇、彰冠镇为核心的规模化种植带。
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会理石榴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困境。部分果农仍沿用传统种植方式,导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在销售环节,初级农产品占比过高,深加工产品仅占总产量的15%左右,产业链价值未能充分释放。此外,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会理石榴在高端市场的认知度不足。
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
为应对这些挑战,会理县正积极推进产业升级。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石榴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大力发展石榴深加工,开发石榴汁、石榴酒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会理石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使用,有效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电商渠道的拓展也为会理石榴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会理石榴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10万余农户增收致富。石榴花开季节的观光旅游、石榴采摘体验等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内涵。未来,会理将继续深化石榴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
从万亩石榴基地到中国最大石榴产区,会理用一颗颗红宝石般的果实书写着产业振兴的故事。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通过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会理石榴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前进,为中国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