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滇明珠网获悉关于会理县石榴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石榴之乡,会理石榴种植规模究竟有多大?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下面,小编将带您深入解读这一红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会理石榴产业规模领跑全国
据最新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会理县石榴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亩(约合266.7平方公里),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相当于37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连绵的石榴园从海拔1000米至1800米的河谷地带延伸至二半山区,形成壮观的百里石榴长廊。其中,核心产区鹿厂镇、彰冠镇等地的种植密度最高,连片种植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产业发展面临双重考验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会理石榴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种植户普遍反映,传统栽培模式导致土壤退化问题显现,部分老果园单产下降明显。市场端则存在品牌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外地石榴冒用会理石榴地理标志的情况时有发生。农业专家指出,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强溯源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会理县正通过科技手段破解发展瓶颈。县农业部门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智慧果园已达5万亩,实现节水40%、增产15%的显著效果。与中国农科院合作选育的会理红新品种,其抗病性和糖度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电商渠道的拓展更为产业注入新活力,2025年线上销售额突破12亿元,带动每户果农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绿色发展与品牌建设并重
着眼未来发展,会理县将生态种植作为核心战略。全县已有23个石榴合作社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在品牌建设方面,会理石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完成国际注册,为开拓东南亚市场奠定基础。文旅融合项目石榴花开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卖果子向卖风景的跨越。
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会理石榴产业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拓,这颗北纬26度的红宝石必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未来,会理县将继续深挖石榴产业价值,让更多群众共享这份甜蜜事业的发展成果。
















